相对于指责孩子,了解事情的经过是更为重要。
刚走到楼上,洋洋跑过来向我告状,说果子打他了。
我把果子叫过来,问他,“你刚才是不是打了洋洋?”(果子是我的小孩)果子见我批评他,顿时整个人都蔫了,垂头丧气,很害怕的样子,但又不甘心自己被批评,立马拉出他的同伙。“糖宝和佳佳,他们两个也打了。”
刚开始,其实我不想管这事,只是想着,既然我的孩子打了人,该批评的批评,该道歉的道歉。但是我显然低估了果子的倔脾气。他可能认为,明明参与争纷的有几个人,最终却只要他一人道歉,所以,他坚决不肯开口,只是红着眼睛倔强地望着我。
只是事件并不是我想象的简单,因为参与这件事的,三个孩子都属于职工家属。原本只是孩子间无意识的打闹,稍处理不好,就容易引发同事间的间隙。作为第一个被孩子寻求到的帮助对象,我不可能置之不管。
我没有再强求果子,只是把自己手头上的事情简单安排好后,就把参与了事件的几个孩子都请到了另外一间小教室。
当孩子们都过来了以后,我看着他们,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刚开始都不肯说,然后当我再问的时候,便一个个指着说,“他打了我”、“是他先开始打我的”、“他吓我们”……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句,我慢慢的有点明白了事情的缘由。
于是在一番细致问下来,事情的经过是:糖宝吓了洋洋和他的同学们,洋洋觉得他的同学们受到了伤害,他想保护大家,然后就打了糖宝。结果果子和佳佳看到自己的同学被别人欺负了,也就过去帮忙,佳佳扯了洋洋的衣服,果子认为洋洋不听话,就打了回去……最后结果就成了,果子把洋洋打了。
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了,那么问题的矛盾也就找到了,再处理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总得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孩子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存在着不当的方法。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打人终究是不对的。
当孩子之间存在矛盾,或者对彼此有不满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一般我都会教孩子们,如果别人做了让你不开心的事情,或者让你不舒服的事情,你一定要大声的说出来。如果你已经说了,对方还不依不饶,就要及时告诉老师,请求帮助。当然我没有跟他们说的是,如果告诉老师以后,别人还欺负你的话,那么就可以打回去。毕竟以暴制暴在幼儿教育中,是不被倡导的。
但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出发,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负,所以对果子的教育我也向来是强调,你不可以主动欺负别人,但也不能让别人欺负你。所以关于最后一点,他是知道的。毫无疑问,他打了别人也是绝对的事实。
我引导他们,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处理,同样的,打人了的一方,也主动向对方表示道歉,在彼此都没有受到伤害的情况下,大家也都握手言和了。
幼儿之间的矛盾,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但作为家长的我们,很多时候却未必会想得云淡风轻。所以,在处理孩子的矛盾之时,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比批判事情结尾的对与错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