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此时迷茫、抑郁、绝望,也许维克多·弗兰克尔的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会对你有所帮助,弗兰克尔一直在向读者传递一种观点,即: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而他本人的一生也正是“活出生命的意义”的最好诠释。
活出生命的意义_封面.jpg维克多·弗兰克尔是犹太人,从小对心理学感兴趣,在16岁时就在弗洛伊德的推荐下,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后成为医学博士,任职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
纳粹期间,已经拿到美国签证的弗兰克尔,不愿意抛下家人独自逃难,在1942年遭到逮捕,被关进了集中营。父母、妻子、哥哥全部死于集中营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获救后,他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和生活。1946年仅仅用了九天时间,就完成了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在后半生的时间里,他在维也纳总医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任教,到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广泛游历讲学,为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写了30多部著作。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几个月后就领到驾照,80岁时登上了阿尔卑斯山,90多岁仍然和世界各地来访者交谈,每周都亲自回复读者来信。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传,描写了弗兰克尔本人历经四座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对意义疗法进行了介绍,给出了如何寻找生命意义的方法。
在自传部分,对集中营炼狱般的折磨弗兰克尔没有煽情、也不控诉,只是尽量理性、克制地描述,所以读过书以后,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集中营的苦难,还有弗兰克尔本人的幽默、对妻子的思念以及身为人的尊严。
(1)不忘幽默
囚犯到了集中营之后要换上破烂的衣服,弗兰克尔是这么形容的:“大部分囚犯穿上破烂不堪的制服,也就比稻草人优雅一点点。”
描述一个粗俗的工头时,他这么写“工头红光满面,他的样子让我想起了猪头”,遭到威胁与殴打之后,跟狱友做出评价“他看起来庸俗粗鲁,连我们门诊部的护士都不愿让他进候诊室”,而他也承认这样的评价当时给了自己孩子般的安慰。
跟温良的工头开玩笑:“如果你能在我学会修铁路的时间内学会做脑部开颅手术,我将五体投地地佩服你。”
在遇到可怕的事情时,他还会这么给自己找安慰:“一天早晨,我听见有人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这个人一向表现得非常勇敢和自尊,这样哭泣是因为他的鞋子已经破得无法再穿,一想到以后只能赤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就悲从中来。看到这可怕的一幕,我只好自己找点安慰:我从口袋里摸出那份小面包,美滋滋的大吃起来。”
他视幽默为灵魂保存的另一件武器,于是训练朋友培养幽默感。有时狱友也会编造有关未来的好笑梦想,比如在未来某一次聚餐分汤时,也许就有人会习惯性的央求女主人“从锅底给舀一勺”。
(2)思念爱人
在去工地的路上想念妻子,虽然不知道妻子是否仍然活着,但是在那一刻都不重要,因为没有什么能阻止他的思念以及对于爱人形象的回忆,“心就像被上了封条,一切如昨。”
夜里从昏睡中醒来,“突然间,一阵沉寂,一把小提琴向夜空奏出了绝望而悲伤的探戈舞曲,因为演奏得很流畅,所以曲子听上去很美,提琴在哭泣,我身体的一部分也在哭泣,因为那天正好是某人的24岁生日。那个人正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另一个地方,也许近到仅几百米的距离,也许远至几千米之遥,却与我全然隔绝。那个人就是我的妻子。”
在感到自己生存机会渺茫时,将遗嘱告知朋友,希望朋友背诵下来并帮忙转达妻子:“第一,我每时每刻都在思念她,请你一定记得转达;第二,我爱她胜过爱任何人;第三,我跟她结婚后那短暂的时光胜过一切,也超越我们在这里遭受的所有痛苦”。
(3)人性尊严
有一次弗兰克尔所在的集中营要转移犯人到达豪集中营,有三个犯人不想去那里,便躲到了井盖下面,藏了起来。正好在附近照顾病人的弗兰克尔,若无其事的坐在盖子上,假装朝铁丝网扔石子玩,帮三个犯人躲过了看守的搜查。
还有一次因为一个犯人偷了土豆,导致集体被罚,又冷又饿的晚上大家情绪低落到极点。在当时的情况下,弗兰克尔意识到,站起来鼓励大家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于是,他开始想方设法给狱友们鼓励,唤起他们的希望、勇气,劝慰大家始终保持身为人的尊严、坚守生命的意义,在实际上无望的处境里,给了大家继续坚持下去的希望。
第二部分,找到你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认为,没有哪个医生能够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书中以电影类比,电影由成千上万个镜头组成,每个镜头都有其含义和意义,但是在看完最后一个镜头前,整个电影的意义是不能确知的,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每个镜头的意义,那么对电影的意义也就无法把握。
生命的终极意义也是如此,只有在濒死之时人才能揭示生命的全部意义,而这种终极意义也有赖于生命过程中尽其所能的实现每个单一情景的潜在意义。
简单言之,意义疗法帮助患者找到生命的意义,支撑人生的信念。
对于发现生命的意义,有三种方法:(1)创立某项工作或者从事某种事业;(2)体验某种事或者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何种态度。
这三种方法,弗兰克尔自身都验证过。在集中营,他利用一切机会坚持构思、记录丢失的手稿,一直深深思念着自己的妻子,厌烦集中营中的琐事时就迫使自己去想象未来站在讲台上授课的场景。通过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折磨着自己的一切,他超脱了当时的境遇和苦难。
书中还列举了很多意义疗法治愈患者的例子。其中一个案例:一位年迈、患有抑郁症的老者无法接受妻子的离世,向弗兰克尔寻求咨询。
弗兰克尔问他:如果是你先去世,现在活着的是你的妻子,那会怎样?
老者答:她会很痛苦,难以承受。
弗兰克尔接着说:你看,你替代了她的痛苦,只不过代价是你还活着并且承担痛苦。
这位思念妻子的老人没有再说多余的话。找到了活着的意义,痛苦也就不再那么难熬。
“知道为什么而活,便能生存”尼采的这句话在书中多次出现。对于深陷痛苦的人来说,寻找意义并不容易,尤其在某些几近绝望的情况下,但是能够看到《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人,一定是还没有放弃思考和寻找的人。
如果痛苦无法避免,那么就继续坚持和努力吧:“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