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能否比较直白地说,简书推荐上的140字微小说,绝大部分都是垃圾?或者说得再彻底些,目前所看到的全都是垃圾。
编织一段情节,就觉得是微小说了。果真如此,小说也太好写了。
2。
唐家三少谈及自己的成功,话说得极为直白和深刻:我不会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为那样一来,我得到的只是小部分欣赏水平高的读者,却要丢失更为大多数的小白读者,他们才是供养我写作的人。他说得太明白不过了:谁出钱,就为谁码字。
读者是呈金字塔状分布的,水平越高的读者人数越少。水平高的读者不可能供养唐家三少这样的收入量级的写作者。
我对唐家三少的态度,借下面一段来说。
3。
最近的宫斗剧《延禧攻略》很火,我也看了好多集,看着看着还是弃了,实在觉得无聊;现在在追《天盛长歌》,但是,看《天盛长歌》的人可能不及《延禧攻略》的十分之一。
相较而言,《延禧攻略》的叙事是线性的“打怪升级”,一件事接一件事,不用动什么脑子,跟着剧情走就是了;《天盛长歌》是下一盘大棋,前边排兵布阵,最后才收网捕鱼(我猜)。动脑子的剧,没多少人愿意看。如果抖音需要动脑子,流量也不会有那么大。
对比上述两部剧的火热与平淡,微信公号“Sir电影“对文化市场现状总结得最为到位:
“票房、收视固然重要,但一切以票房、收视为指导,必然导致速效而速朽的庸俗化。有效的就是最好的。观众爱的就是好的。过去受欢迎的就是好的。于是,狗血是主旋律、开挂是通行证、玛丽苏是生命力。但真正的高潮,不是应该建立在更细密的前戏,更严谨的布局,更绵延的快感?”
4。
长沙一位女诗人,来昆明看望一位男诗人,并把相见的过程写成了一首诗。男诗人把诗放在了微信朋友圈里。有一句写得特别好,她说他“眼睛比滇池还深阔。深到向他走去时,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去投湖自杀”。
投湖自杀。真妙。
5。
《全球蔬菜纪行》确实是一本闲书。有这样的闲书,生活才像个生活的样子。
网友评论
世界变得浮躁,可我依然相信真正打磨文字的人就在身边。
来简书的时间不长,可让我内心触动的文章不少,当然,你得学会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