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珍妮特: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珍妮特: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作者: 青儿读书育儿 | 来源:发表于2021-03-07 14:16 被阅读0次

今天在有书APP听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我要快乐, 不必正常》,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自传体小说。

为什么今天的日更想写关于这本书的故事呢?是因为主人公珍妮特.温特森她的不幸经历和自强不息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一个被领养的少女,如何在压抑而阴暗的家庭中长大,又如何在阅读和反思中自救,努力奋发,活出理想的人生呢?

她的生母十七岁那年生下珍妮特,但因为未婚,也无法抚养婴儿,六周之后就把刚刚出生的孩子转送给了孤儿院。

半岁时,珍妮特被温特森夫妇领养。温特森夫妇把她带到一个叫做阿克灵顿的小镇上,她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她在书中写到这座城市:“阿克灵顿的男女衣衫褴褛,精疲力竭,酒醉病弱,一周工作六天,每天轮班十二小时,耳朵变聋,肺部堵塞,不见天日。他们让自己的孩子爬到骇人的、咔咔作响的织布机下,捡绒毛,扫地,因此很多孩子受到了机器的伤害,断了手,缺了胳膊,少了腿,这些幼小孱弱的孩子,没受过教育且常常是没人要的,女人和男人一样卖力干活,她们同样负担着家计。”

当然,到了珍妮特的时代,情况已经没有这么糟糕,但也没有好太多,底层的工人们依然贫穷,依然缺乏知识。

珍妮特的养父每天干得多挣得少,为了节约交通费,上下班来回十二公里的路程,他硬是每天骑自行车坚持着。他每周五领工资,每个礼拜买两次肉以后,最常发生的情况就是到了周四晚上,家中就没钱了,他们家也总是因为没钱交电费而停电。

她的养母有严重的抑郁症,本身也是厌恶生命的,她说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垃圾桶,我们都逃不出去。加之她又是个家庭主妇,从不出门工作,也很少与人交际,这对珍妮特的心理健康极其有害。

同时,养母对生活有着极高的要求,也因此非常容易失望和愤怒,她从来不曾体会过什么是快乐,她甚至惧怕快乐,因为快乐似乎就代表着不正常,不道德,不自律。

她以为自己这样就是正确的,就是正常的。她曾经问过珍妮特:“如果能够正常,你为什么要快乐?”这就是本书名称的由来,珍妮特用整整一生的经历来回答养母的疑问:“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她看不起丈夫,也看不起珍妮特,认为他们远不如自己完美。因此,她不尊重珍妮特,也没有把她当做女儿看待,她总是对珍妮特编造各种关于她生母的谎言,一会说她死了,一会说她是一个堕落放荡的坏女人,而珍妮特就继承了这恶劣的基因。养母也从来都不信任珍妮特,从来不给她家门的钥匙,珍妮特也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养母会翻看她一切私人物品,查她的日记和书信。

每当养母对珍妮特发火的时候,就会把她彻夜关在门外,那又是一次又一次遗弃和拒绝的重演,珍妮特在门口的台阶上度过很多时间,她会在黑暗中坐一整夜,倔强的不让自己哭泣。

早晨等到送奶工来,她就喝光所有牛奶,故意留下空瓶来激怒养母,再走路去上学。

养母总是关注着“过犯”,关注着别人做错了什么,好让她可以去批评和惩罚,但珍妮特关注的是“喜乐”,无论生活在如何艰难的处境里,要喜乐,虽然令人心碎的事总是如影随形,但快乐才是我们来到世上的意义。

珍妮特无数次的希望和养母建立感情,但是每一次的努力都失败了。养母并不想爱她,甚至不想爱自己。在家中得不到爱,她必然渴望从别处寻求爱,她最先爱上的是读书。

但这在养母眼中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养母认为,书中充满了毒害人的思想,她清理了所有她认为有害的书,家里只留下六本书,除了《圣经》及其注释书以外,还有一本养母的舅舅留下来的《亚瑟王之死》,正是这本书让珍妮特读了又读,并从这本书的故事里找到很多珍贵的启迪。

珍妮特对阅读的热爱是不可阻挡的,她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爱,从书里认识了许多作者,在书中发现了珍贵的共鸣,也发现了很多智慧而温暖的灵魂,这让她觉得自己不再孤单,而且也不再只能受困于当下的生活中。书就像一张神奇的飞毯,就像一扇任意门,每次打开,都可以带着珍妮特去另一个遥远的世界。

珍妮特想拥有自己的书,于是她开始想办法打零工挣钱,但她也知道养母不会允许她拥有那些书,于是她小心的把书藏在床垫下,但随着藏书逐渐增多,终于再也不能隐藏。有天晚上,她的藏书终于被养母发现了,养母把所有的书扔出窗外,拎起煤油桶把它们付之一炬。

珍妮特看着那些书点燃的火堆,心中却没有一丝悲伤,她说,书始终为她带来光。第二天早上,院子里只留下烧焦的书的残片,珍妮特捡起一些残片,从那一刻起,她决定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背书,因为身外之物都会被夺走,只有记在心里的才能真正属于自己,第二件事是自己写书,她决心也要成为一个作者,要讲述自己的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养母的破坏性的举动,反而加深了珍妮特对书的热情,所以在教育中,一味的阻止孩子,尤其是用破坏性的方法粗暴的制止,往往只会适得其反,养母烧书,非但没有让她恐惧阅读,没有让她从此就不再去读那些“有害”的书,反而更坚定了她内心对读书的渴望。

除了对书的爱,珍妮特还想要爱人。但偏偏又不如养母的意,她爱上的是一个女孩,这在养母眼中简直是灭顶般的罪恶。

16岁的珍妮特后来因为和一个女孩谈恋爱,被养母赶出家门,前路茫茫,无家可归时,是她高中的语文老师拉特洛太太收留了她,让她住在自己家里,并且帮助她申请大学。珍妮特想要读的大学是牛津,虽然那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最终,通过她不懈地努力,她如愿以偿,进了牛津大学。

如果当年养母不是这么激烈的反对 ,的恋情,如果她不是在那样一个极度缺爱的家庭中长大,也许她也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女人,没有这么多的伤痛需要去检视,没有这么多的往事想要去讲述,也许她就会结婚生子,买房子上班,成为一个“正常”的普通人。

但是一切都没有如果,她注定要成为珍妮特.温特森,而不是别人,她所有的经历都塑造她成为今天的模样。

经历了种种艰辛,珍妮特最终找到了生母,当然这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母女虽然相认,但是情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情感本就是一种在岁月中逐渐生长起来的植物,需要共同的经历才能结成坚固的纽带,错过的一切永远错过了,不会再回头。

当年这个倔强的女孩,她已经成功了。命运发给了她一手烂牌,可是她并没有认输,而是勇敢的坐在了命运对面博弈,最终拿回了生命的主动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珍妮特: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oe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