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认为人在实践之先,对活动过程所要取得的结果,就已经在头脑中预先存在着了,每做一件事都有一定的目的和作用,现代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也是一样。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种族繁衍、社会生活延续所必需的自觉活动,发展到现代教育,教育的目的有什么新的变化呢?“现代教育目的”一章,以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作了相应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思想是: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目的确立有三个主要依据:生产力的依据、生产关系的依据和人的依据。马克思基于社会物质生产对人发展的影响,预见现代社会化生产要求“人以一种完全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其全面的本质”,“均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人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个人生产力的全面的、普遍的发展”,“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
二是人才能的全面发展。“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三是人的自由发展,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等。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中,人的全面发展既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人的个性才能和志趣的全面发展,而且是这些方面广泛、充分、自由地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同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个人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了实现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教育目的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作出了规定。我国现代教育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学界论及时通常多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主体。
德育,即品德教育的简称,是以人生活的意义及规范的内在建构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对人品德给予多方面教化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除道德教育外,还包括涉及人成长生活的其他品德内容,如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学校德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使人在社会生活规范和社会生活意义上形成和体现健康稳定的理念及言行操守,包括具有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意义追求,具有自我更新、自主提升的能力,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智育,即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学识素养和智慧才能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有: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培养和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体育,即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有: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身体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增强身体运动能力;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保健习惯;发展学生良好的品德,养成学生文明的习惯。
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有: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劳动技术教育是指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后者则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劳动技术教育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统一起来,并在同一教育过程中实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