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关于柴静的书,忽然想到了一些东西。
很久以来我都在追求着大家对自己外貌上的认可,觉得要穿的足够体面,才会得到他人的重视和尊敬。但穿衣打扮是很难一劳永逸的事情,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用大部分精力思考我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才能体面。“体面”难定义,于是又派生出更多的词:可爱、靓丽、成熟……终于发现,在穿衣打扮上,很难说“可以”。我仿佛落入了一个怪圈,我单薄的生活费根本支撑不起我的“体面”需求:穿着过时是不体面,搭配不好是不体面,衣服旧是不体面,不够有个性是不体面……不体面的情况太多了,一个“体面”要花去的精力,比什么都多。我是一个受够了别人冷落的人,最怕的就是别人的“看不起”。
看了书里写柴静的一篇文章,文章里说,柴静是一个并不在乎自己外表的人。这个“不在乎自己外表”体现在她的工作中。早年的柴静不开微博,拒绝用短篇幅的文字博人眼球;她开了博客,很认真地更新,将它作为自己节目的补充,她的博客成了节目宣传的重要平台,也成为观众反馈的主要平台;写了书,柴静不希望自己的名字被放大了放在海报上,也不希望在书里添加过多自己的照片,她希望的,只是读者看到内容本身……柴静很漂亮,但在工作中却不喜欢借助工作的便利拍关于自己的照片,需要拍海报或封面的时候,她要求尽量自然,不在棚里拍。
柴静对自己外表的刻意性忽略或许是因为她所担负的重大责任,她是一个新闻记者,也常常是新闻节目策划人,所代表的是公正严肃的形象。但我也因此在思考一件事:或许有时候,我们可以暂时地放弃“照镜子”。
柴静的领导在审核她的一期节目时曾说:“柴静是个漂亮姑娘,她一直记得这件事。这次她忘了,所以节目做好了。”(大体)
现代人和上一代人比起来,自我意识更强。我们很自然地就将自己的自我意识带到工作中去。比如有时小组拍视频作业,我会说:“能不能给我来张照片,我今天化妆了。”自己一直感觉这样挺好,因为现在很多人都习惯在团体工作时很放松,聊些化妆、穿衣的事,似乎这样也很活跃气氛。现在我忽然想,或许我可以不跟这个潮流。在工作时严肃,我本可以做到的,只是因为“大家都怎样怎样”的想法而改了。其实或许,我本可以更轻松一点,暂时忘掉“体面”。
从前很多人说过我不够“女生”,不“精致”,太强悍。我听了很受伤。但想想虽然也需要让自己更“懂生活”,却不必处处示弱,放不下“女生”的标签。其实我可以很勇敢,也可以很理性,而且那样活着,我会更从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