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所谓边际效用是指使用事物的数(供给)量变化而符合需求所产生的心理满足程度即效用量的变化。边际效用不是只在社会商品交换才有,自产自足也存在。
但在社会商品交换中,西经的边际效用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消费者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边际效用则指每增加购买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当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时,说明需求趋于满足达到厌足程度时;边际效用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趋于零,这种状态称之为边际效用为零。
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当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不递减反而增加时,说明需求趋于不满足时;这时为边际效用递增。
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当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不递减而保不变时,说明需求趋于平衡;这时为边际效用不变。
边际效用论一般把第一种现象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如何边际效用为零还继续消费就会出现负效用。而后两种则不存在这种现在。
导致递增与递减的状态只要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效用”其实是主体对事物的使用价值的判断。主观的“效用”主体的自我主观判断,而客观的“效用”则是社会判断。主观“效用”因人而异,其依据是来自于效用主体的生理本我,而社会客观的效用则相对社会超我的价值判断为依据。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一个人喜欢吸烟上隐的人认为烟对其有“效用”,这仅仅只是他感觉判断烟能给他带来自我心理需求满足感觉的“好处”产生效用,但如果他有肺癌,实际上在生理上己经产生负效用,因为吸烟会加重其疾病的恶化带来生理本我的害处,哪么,我们说烟的使用价值概对其是负的,这时,主体就应纠正吸烟的行为,从吸烟带来“效用”的错误的自我感觉判断转化为对吸烟带来的负的使用价值的事实的认识,进而拒绝吸烟的行为,以达到知行的合一。
用价格来判断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这是从商品的社会价值作为依据的。“越贵越买”或只选贵不选相对于自己有使用价值(对)的商品的行为,往往是由于主体的从众心理作崇,说不好听是自我的迷失,说好听讲跟时髦。而有主见明性见心的人则会“只买对,不买贵”,只有这样,才是把钱用在刀刃上,实现付出成本最小客观效益(用)最大的价值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