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同源的紫苏

作者: 谢高低黄瓜香 | 来源:发表于2023-09-16 08:53 被阅读0次

    食药同源的紫苏——

    紫苏,亦称“白苏”。唇形科。一年生草本。荃方形,带紫色,上部被有带紫色之长柔毛。叶对生,卵形或圆卵形,两面或背面常带紫色。

    夏季开花,花红或淡红色。春季播种,夏秋采收。原产中国,分布于河北和南部地区。种子可榨油,嫩叶作蔬菜。

    地上部分入药,茎叶称“紫苏”、“苏叶”,性温、味辛,功能发表散寒、理气宽中,主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鼻塞、咳嗷、胸脘痞闷等,并解鱼蟹毒;

    老茎称“苏梗”,功能理气、安胎,主治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果实称“苏子〞,功能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主治咳嗷、气喘、痰多等。

    主要成分为脂肪油。叶、茎含挥发油,主要有紫苏醛、左旋柠檬烯,还含精氨酸、紫苏苷等,有解热、增强胃肠蠕动、止咳、祛痰、平喘、抗菌等作用;种子含有亚麻酸、亚油酸等。

    其变种回回苏,亦称“皱紫苏”,可入药,功效同紫苏。

    《诗经》中的《小雅 •巧言》有谓:“在染柔木,君子树之”。“荏染”即“桂苒”。这里的“荏”就是一种苏草,长着有锯齿的椭園形叶片,茎秆是方形、空心的,叶子散发出清香的气味,可以生吃。

    古人根据苏草的两种颜色分别称谓,白苏称“荏”,紫苏则为“桂荏”。“桂荏”大概就是“将桂冠戴在了紫苏的头上”,可能是因为紫苏比白苏更珍贵。

    确实,在药用方面紫苏远远胜过了白苏。陶弘景有谓:“苏叶下紫色而气其香。其无紫色者,不香似荏者,名野苏,不堪用。〞

    李时珍对紫苏的名称进行了更详细的解释:“苏从酥,舒畅也。苏性舒畅,和气行血,故谓之苏。日紫苏者,以别白苏也。苏乃荏类,而味更辛如桂,故《尔雅》谓之‘桂荏’。

    性状鉴别;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

    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面有多数凹陷的腺鳞。

    叶柄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直径0.2-0.5c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以叶完整、色紫、 香气浓者为佳。

    紫苏是大众耳熟能详的药食同源中药,在中国种植应用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人药。

    紫苏叶可生食、做汤,具有特异的芳香,呈阔明形或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适合在阳台种植,观赏食疗价值俱佳。

    采收苏子梗一般在9月上旬开花前,花序刚长出时采收,用剪刀从根部剪下,把植株倒挂在通风遮防的地方晾干。

    苏子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剪下果穗或全株,扎成小把,晒数天后,脱下种子晒干。

    在采种的同时注意选留良种。选择生长健壮的、产量高的植株,等到种子充分成熟后再收割,晒干脱粒,作为种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食药同源的紫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vb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