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方木读书想法读书
甘尼特《创造曲线》(The Creative Curve)中的“

甘尼特《创造曲线》(The Creative Curve)中的“

作者: 蓝色钢琴黑白琴键 | 来源:发表于2019-02-12 20:09 被阅读13次

    1980年代,美国亚利桑那州有个录像带出租店。出租店的店员是一个叫泰德的青年。泰德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无暇照顾他,他从小最大的乐趣是到奶奶家看电视,听奶奶讲明星们的八卦。正是因为太爱看电影,泰德辍学在这里打工。

    亚利桑那州在美国算是边远地区,大约相当于中国的甘肃省。可是在这间录像带出租店里,却有一个绝对领先于时代的文化场面。

    顾客们并不是像在别的出租店一样自己挑了录像带走人。他们会排起很长的队伍,一个一个等着跟十八岁的泰德说几句话。

    顾客会告诉泰德自己喜欢的电影。然后泰德会告诉他,如果你喜欢这几部片子,那你也应该喜欢这部片。

    泰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推荐引擎。

    这位泰德·萨兰多斯(Ted Sarandos),是现在 Netflix 的首席内容官。是他领着 Netflix 制作原创剧,像《怪奇物语》《女子监狱》这些得了艾美奖的片就是泰德促成的项目。

    泰德的故事来自一本2018年的新书,叫《创造曲线》(The Creative Curve),作者是艾伦·甘尼特(Allen Gannett)。甘尼特采访了很多有创造力的人物、创业者,还有研究创造力和创业者的科学家。

    甘尼特把泰德的这个本事,叫做“cultural awareness” —— 我们借用费孝通先生发明的一个名词,把它称为“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不是“品位”。品位是你自己喜欢什么东西;而文化自觉,是你知道现在别人都喜欢什么东西。品位能提升你的生活质量,而文化自觉能允许你从事一门创造性的事业。

    文化自觉可以给你带来“模式识别”。

    甘尼特的书里介绍了一位专门研究创业者的心理学家,叫罗伯特·拜伦(Robert Baron)。拜伦教授最感兴趣的是那些连续创业连续取得成功的企业家,他们是怎么识别好的商业机会的。拜伦得到的答案就是模式识别。

    根据拜伦的理论,模式识别有两个境界。

    第一境界叫“提取原型(prototype)”。比如说你要通过面试来录取一位优秀的程序员。所谓“原型”,就是你心目中,优秀的程序员应该有哪些特征。

    比如说,你可能要求,优秀程序员必须掌握现在流行的几个编程语言,必须拥有前沿的知识,必须思路清晰、头脑缜密细致,必须有良好的编程习惯,善于跟人合作,能按时完成任务,等等等。你可能还学习过《优秀程序员的十个习惯》《优秀程序员的七大特征》之类的文章。

    但是这些菜谱和武功秘籍式的知识并不能让你得心应手。好东西的大部分特征都很难量化,你无从准确判断。特别是像投资者选项目,可能你小心翼翼、思考速度很慢、还经常判断错误。

    但是,如果你积累足够多的经验,跟很多优秀的和不优秀的程序员合作过,见识过职场中各种各样的人物,参与过很多成功和失败的创业项目,你就会进入模式识别的第二境界。

    第二境界叫“范例(exemplar)”。进来一位应聘者,你刚跟他聊了几句,就感觉他特别像你认识的一位优秀程序员。你立即就判断这人行,结果果然行。那个你认识的优秀程序员,就是你头脑中的一个范例。

    你知道的范例越多,你的识别能力就越强,你的识别速度就越快,你会越来越依赖范例识别。在别人眼中,这是一位来自河北省的、很有特点的、有品位有个性的产品经理 —— 在你眼中,这位是“保定乔布斯”。

    我理解范例识别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它属于“意会”,不像提取原型那样有明确的判断规则。就好像我们以前说过的一个段子,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位大法官,说关于什么叫“淫秽”作品,我没有清晰的定义,但是“我要是看到了我能看出来”。当然,而根据拜伦的理论,这位大法官得看过很多那种作品才能有那样的判断力。

    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判断一个项目好不好,用的就是范例。比如一个创业者偶然走进一家鲜花店,他发现鲜花卖的很贵,他马上想到,这不正好是互联网销售的机会吗?在网上卖东西的成功模式,不就是取消中间商,让生产者直接跟消费者交易吗?结果这就是一个有价值的机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甘尼特《创造曲线》(The Creative Curve)中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xl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