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7 周五 晴 D167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67
《菜根谭》治家篇
16 心宽舒福厚,念迫促泽短
原文: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成个迫促规模。
译文:心地善良的人,由于心胸宽广、仁慈博爱,所以能享受丰厚长久的福禄,每件事都有宽广的景象;见识浅薄、人品鄙陋的人,由于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所以受享的福禄也微薄短暂,每件事都形成只顾眼前、没有长久谋划、遇事紧迫的局面。
解读:心地善良待人宽厚的人,享受的福禄也丰厚长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人之间相处,同样需要彼此之间以宽容相待。这样做,可以使家庭保持和睦,家庭和睦才能享受长久福寿。有三个和尚遇到一起,他们看着眼前的破庙,揣测着这庙荒废的原因。大和尚说大概是以前的和尚们不够虔诚,不虔诚则菩萨不灵,菩萨不灵这庙当然会荒。二和尚摇头,他认为大概是从前的和尚们不够勤快,不去整治管理,所以这庙荒了。小和尚不以为然,他认为是和尚们不去积极化缘讲经,才使庙中香火不旺,由此使庙变成荒庙。三个和尚各执己见,谁也不能把谁说服。最后他们达成一致意见,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使这座荒庙恢复生机,由此来判别谁的观点正确。于是三个人开始努力,大和尚虔诚念经礼佛,二和尚辛勤管理庙中事务,小和尚出去化缘争取香客。经过三个和尚的努力,庙中香火渐渐旺盛,恢复了往日生机。这个时候三个和尚开始争执,各说各的功劳。一个说是因为自己虔诚礼佛,感动菩萨显灵。一个说是因为自己辛勤管理,另一个说是因为自己积极化缘,争取来众多香客。三个和尚争来争去,没日没夜,也不再管其他事情。就这样渐渐庙中香火又不旺盛,渐有荒废的趋势。这时候和尚们才发现原来庙宇荒废,最主要的原因是和尚们不和睦。和尚不和睦,导致庙宇荒废。家人之间不和睦,家庭生活不会幸福。
17 除热恼身清,遣穷愁心乐
原文:热不必除,而热恼须除,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穷愁要遣,心常居安乐窝中。
译文:不必消除暑热,因暑热而产生的烦躁与苦恼则必须除掉,除掉因热产生的烦恼后,人就好像常在清凉台上一样拥有清凉的心境;贫穷不容易排除,因为穷而产生的忧愁则必须排除,排除穷愁之后,人的心就好像常在安乐窝中一样快乐。
解读: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事情不尽如人意,我们尝试着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使之发生变化。还有一些情况,我们根本就无力改变。暑热的天气,不可能因为我们怕暑热,天气就变得清凉。穷困的生活,不可能一下子就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的心情,换一种角度去看问题,以极强的忍耐力对待生活。
蓝女士原本有幸福的家庭,但是突然有一天她唯一的儿子车祸身亡。这个打击对于蓝女士而言是致命的,她一蹶不振,沉溺于丧子之痛中不能自拔。家人虽然对她这种状态非常担忧,却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消除她的痛苦。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天蓝女士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一个在园林局工作的人。和这个人接触过几次,蓝女士渐渐对园艺发生了兴趣。她在自己的家中种了许多花木,这使她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排遣。她常把自己种植的花木折下来带给儿子,有一天她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她来到自己儿子出车祸的地方,在旁边的山路上开垦了一小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种植了许多花木。这样日积月累,这块地方聚集了不少花木,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片花海在春风中流光溢彩,使得经过此地的人们都为之驻足。蓝女士想有这些花木陪伴着儿子,他应该不会寂寞了吧。蓝女士在培植花木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痛苦减轻了许多。生活中有许多烦恼与痛苦无法消除,这时就需要我们学会想方设法排遣烦恼,为自己的生活减压。
18 少事之为福,多心之为祸
原文: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惟省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译文:人生没有比无忧心琐事可牵挂更为幸福的了,而最大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只有那些终日劳碌的人,会知道无事一身轻才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经常心如止水安祥平和的人,才知道最大的灾祸源于多心猜疑。
解读:汉朝时曹参奉召入朝为相,一切事务都遵照萧何时期的旧规办理,日夜畅饮美酒,无所事事。每每宾客来拜访想要劝说他一番,都会被曹参以喝酒谢绝。宾客刚要张口说话,曹参就又敬上美酒,一直喝到他们酒醉为止,始终没有机会说话。
惠帝知道后,责怪曹参不管事,嘱咐曹参的儿子中大夫曹窑回家去问曹参这是什么意思?曹窑停职回家,劝谏曹参。曹参很生气,反而打了曹窑两百鞭。
惠帝责备曹参说:“这件事和曹窑有什么关系?是我要他去劝你的。”曹参脱下冠冕谢罪说:“陛下的圣明和高祖皇帝比较,自己觉得怎么样?”惠帝说:“我怎么比得上先帝?”
曹参又说:“微臣的才能和萧何比较,怎么样?”惠帝说:“你好像不如他。”
曹参说:“陛下说得很对。高祖皇帝和萧何定天下,法令已经非常清明,如今陛下以无事治理天下,参等谨守职务,遵循前规,不是很好吗?”
19 富贵嗜欲猛,宜带清冷气
原文:生长富贵丛中的,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焰。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炎焰不至焚人,必将自焚。
译文:生长在豪富权贵之家的人,不良嗜好的危害有如烈火,专权弄势的脾气有如凶焰;假如不及早清醒,用清淡的观念缓和一下强烈的欲望,那猛烈的欲火虽然不至粉身碎骨,终将会让心火自焚自毁。
解读: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了财富还希望有权力,有了权力还希望满足其他想法。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水准,没有一定的理智,那么就容易胡作非为,任性胡来。从这个意义来说,欲念好比是烈火,理智好比是凉水;凉水可以控制烈火,理智可以控制欲念。
钟会、邓艾以两路大军攻灭西蜀,而钟会心生反意,想要据险自守,做个刘备第二,进而兵临长安灭魏,再起兵灭吴,一并天下于自己一人之手,但是担心邓艾为敌与自己作对。怎么办呢?钟会想到告伪状的方法,几次密报司马昭,说邓艾心存反意。司马昭毕竟是谋略场中的老手,他虽然担心邓艾逆反,对钟会却也有疑惧之意。接到钟会的密报,他对钟会真正用意就了如指掌了。他写信告诉钟会说:“邓艾有可能据兵自守,所以我派贾充领兵一万入斜谷,屯兵城,前去援助你。我自己领兵十万在长安,随时准备接手。”司马昭另派新兵之意当然不是为了邓艾,而是为了钟会。钟会也不是呆子,他见司马昭信便知是司马昭对自己起了疑心,便仓促行事,拥兵而反,最后被杀身亡了。本想告假状陷害邓艾,使自己阴谋得逞,不想被司马昭察觉而自陷死地。这正如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个人的欲望好比是烈火,理智好比是凉水,凉水可以控制烈火,理智可以控制欲望。当火势与欲望达到一定程度时,物就会枯焦,人就会粉身碎骨,所以人必须加强道德修养,缓和自己的强烈欲望,使自己健康地行走在人生的大道上。
20 念虑差毫末,人品星渊别
原文: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不猛然转念哉!
译文:用积聚货物财产的心思积聚学问,用求取功绩名誉的意念追求道德,用爱护妻子儿女的心意敬爱父母,用保持爵号官位的策略保卫国家,走出这里进入那里,意念思虑只是差别毫毛末端,但是超脱凡俗进入圣界,人的品质几乎判若天壤之别了。人何不猛然转变念头呢!
解读凡事要想成功,最关键的就是有一份责任心。若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当作是自己性命攸关的事情,还会有什么事是做不成、做不好的呢?积累学问是件艰苦的事情,但若能像积攒钱财那样处心积虑,就会知道自己该怎样具体去做才能积累更多的学问了。道德修行看起来空洞,但若能像求取功名那样目标明确,追求道德修行的行动就会有动力了;把对妻子儿女的那份爱心用来孝顺父母,用保持官位的那份策略之心来捍卫国家,还有什么是不能做到最好的呢!放弃私利的、个人的、渺小的,而致力于大事、公务,这些想法、打算,在人的内心也许只有微小的那么一点差别,但这一转念的事情对于人品来说却是天壤之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