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经典。常常是边读边有画面感,边想,这些伟大作者绝不是单纯闲情写景吧?你猜猜他会冒出什么哲理出来,在这样边读边回味边想象思考中,读书的乐趣只能意会。
近段读苏东坡的诗词才读出他对外在的“此事古难全,不应有恨”的人间的各种情满怀一一一有兄弟情的“千里共婵娟”,有夫妻情的“不思量,自难忘”,有清欢的“人间有味”………失意的,坎坷的,抱负的,儿女的,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情在作者那里都是“人间值得”的旷达。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清滩。读书,只先读文本。典型的一派婉约之景。寒,冬天。晓,早晨。一个“作”,富于人的情感。冬日的早晨细雨斜风。淡烟,一般山中常有的烟雨朦胧。疏柳,早春时那种刚刚萌芽的柳枝。清滩,河水边(或河中的沙洲),一个“媚”,人,才有的妩媚,媚惑,真的是淡烟疏柳使清滩妩媚?典型工整的对仗句,读来一幅乍暖还寒,冬尽春萌,洋溢早春的气息,让人充满生命的活力的淡雅又富有动感的水墨画似的景色呈现在脑中。第一句早晨还是风斜雨细,瑟瑟寒侵,第二句就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辉,从“作晓寒”的不太在乎到“媚晴滩”隐隐的喜悦之情,情景交融,从外在的景(富有动感移动的景,你感觉作者坐在游船中),读书你会问自己“这是作者单纯写景吗?还是他政治生涯的某一个阶段的以景抒情?”慢慢接着读。
入淮清洛渐漫漫。清澈的洛水汇入淮水,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茫茫一片,水势浩大。象不象人生路漫漫,谁又没有“晓寒,晴滩”时 的一句感慨?
雪沬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中午时分,泡到一杯浮着雪沬乳花似的清茶(比喻夸张,形象鲜明),品尝一盘春日里(茸,毛茸茸,芽苗,鲜嫩)嫩绿的蓼芽和蒿笋素菜。是独自一人坐着游船,移动的风景到中午上岸清茶素菜,还是两人对酌?绘声绘色,活灵活现的茶叶和新鲜野菜,边读边想象,与作者同行,哦,原来这首游词是作者在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的。了解了在这样的背景下看似写沿途景观到清茶野餐,虽有细雨,寒冬,却又有几个晴朗,明媚。这不正是作者心里己充盈着灿烂的春天吗?四年多的黄洲谪居生活到被命迁汝州团练副使,这不标志政治气候的转机吗?未尾一句的哲思一一一
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结尾自然浑成,照彻全篇。读来咀嚼有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