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吃醋的人生
据《尚书》记载,远在公元前12世纪,晋人就有了食醋的习俗。这么说来,山西制醋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
在北魏的《齐民要术》中,已经出现了对“醋”的说法。
以前的醋,叫“酢”。酢就是醋,醋就是酢。
醋的形成,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不过,和很多其他无意中形成的食物一样,醋的发明也是无心之举。
最初的醋来自放在马槽里经雨水浸泡后发酵的酒糟。
有人说,醋的祖神是帝予。帝予,又名“黑塔”,是民间传说中的上古造酒神杜康的儿子,民间曾有“杜康造酒儿造醋”的说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造一方物。
学术上有个说法,叫“吃醋是哀伤的忌妒”。所以,醋和忌妒是亲戚关系,忌妒好像比醋还要更狠一点。
吃醋和忌妒的心理活动程度不同,吃醋稍微浅一点,心里稍微有点儿酸味般的不舒服,但还没有到忌妒。忌妒就不同了,到了忌妒这一步,基本上就开始使阴招了。
《醋意的妙曼机理》一书中,在作者笔下,吃醋是一种浪漫、美好的事情,一种很舒服,但心底又痒痒的奇怪的感觉,所以,称之为“妙曼”。
吃醋是诗意的一部分,甚至就是诗。既然醋是诗意的,那么,醋也一定有远方。
醋意,是存在于非特定男女关系中一种广泛的情绪,这是冯仑对吃醋,或者说醋意的定义。
醋作为一种调味品,是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起演变过来的。据考证,我们中华民族开始有酸的感觉,并且能把它称为“醋”,大概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事情了。
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又对醋的做法进行了专门的提炼。
但是,后来醋被赋予了新的外延——吃醋,形容一种妒忌、爱意交织的情感。
构成吃醋这件事,有三点要素:共有、侵占和背叛。实际上,这三个要件是今天我们进行社会心理分析的最重要的核心要素。
醋意无处不在,但是,控制醋味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能任由自己内心的醋瓶子倒了以后无限地蔓延,导致最后动手,甚至引起社会动乱。
做一个开开心心的人,有一点浪漫的醋意,有一点温馨的醋感,让我们的生活滋味多一点,生活的状态轻松一点。
(未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