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聊斋志异 > 卷四 水灾

聊斋志异 > 卷四 水灾

作者: 一米阳光的休闲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3-08-13 07:24 被阅读0次

【原文】

康熙二十一年,山东旱,自春徂夏,赤地无青草。六月十三日小雨,始有种粟者。十八日,大雨沾足,乃种豆。一日,石门庄有老叟,暮见二牛斗山上,谓村人曰:“大水将至矣!”遂携家播迁。村人共笑之。无何,雨暴注,彻夜不止,平地水深数尺,居庐尽没。一农人弃其两儿,与妻扶老母,奔避高阜。下视村中,已为泽国,并不复念及儿矣。水落归家,见一村尽成墟墓。入门视之,则一屋仅存,两儿并坐床头,嬉笑无恙。咸谓夫妻之孝报云。此六月二十二日事。

康熙二十四年,平阳地震,人民死者十之七八。城郭尽墟,仅存一屋,则孝子某家也。茫茫大劫中,惟孝嗣无恙,谁谓天公无皂白耶?

【翻译】

康熙二十一年,山东发生旱灾,从春天到夏天,土地一片荒凉,寸草不生。六月十三日,下了小雨,才有种谷子的。同月十八日,大雨下充足了,才有种豆的。一天,石门庄有一个老汉,傍晚看见两头牛在山上角斗,告诉村人说:“大水即将来了!”便带着家眷搬走,村人都哂笑他。不久,突然大雨如注,彻夜不停,平地水深数尺,住宅统统淹没。当时,一个农民丢下两个孩子,与妻子搀扶着老母,跑到高冈避难。他们往下一看,村庄已成水乡泽国,只好不再去想孩子了。在大水退后他们回家,只见全村都变成了废墟。进门一看,却有一所房屋仅存,两个孩子并排坐在床头玩耍欢笑,一点事儿都没有。人们都说这是对夫妻尽孝的报偿。这是六月二十二日的事情。

康熙二十四年,平阳发生地震,百姓死了十分之七八。全城内外,尽成废墟,只有一所房屋幸存,却是孝子某人的家。在茫茫的大劫难中,只有孝顺人家的后代平安无事,谁说天公黑白不分呢?

【点评】

这篇作品虽然以“水灾”命篇,但记录的是两件事。它们在时间、地点、灾难的性质上各不相同,而以孝行感动天地之奇相联系贯穿。

在灾难面前,东西方文化在救援先后的序列上有着不同的约定俗成。在西方,顺序是先妇女儿童;在东方,尤其是在中国,则讲究长幼尊卑,父母老人排在最前面,即所谓“孝道”。东西方文化在救援顺序上的差别孰优孰劣,是一个很复杂、很难判断的命题。作品中的奇事可能真有,但归之于天公的“孝报”,则是东方文化典型的宣传。

《水灾》篇幅虽短,意识形态色彩也很浓,但从“苦旱”到“小雨”,接着是“大雨”,最后到“雨暴注”,乃至“平地水深数尺,居庐尽没”,水灾的过程中还夹有农作物的描述,写得丰满细腻,有条不紊,衬托了“夫妻之孝报”的真实性。

相关文章

  • “聊斋”世界里的“元宵节”都发生了什么?

    好不容易丢了的《聊斋志异》第一卷终于找到了。心情是无比激动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四卷本《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是...

  • 《聊斋志异图咏》题诗集60 水灾

    水灾 广百宋斋主人 暮见二牛山上斗, 朝看一屋水中存。 天公皂白分明甚, 呵护常临孝子门。 诗意:对于焦...

  • 《聊斋志异》短篇集 六十七 水灾

    蒲松龄 原著 康熙二十一年,山东大旱,自春到夏,赤地无青草。六月十三日小雨,才有人种粟。十八日大雨充足,方...

  • 画皮读后感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画皮》为《聊斋志异》第一卷40回,是一部描述写人与鬼之间的故事。《...

  • 舌尖上的《聊斋志异 猪婆龙》

    1 《聊斋志异 猪婆龙》在青柯亭版是放在第二卷第4篇。 据说原稿分八卷,猪婆龙在第一卷的最后,与卷二中第24篇的“...

  • 《白话聊斋》卷二 目录

    相对卷一,《聊斋志异》中卷二的篇幅都要更长。 故事也讲得更细,情节更生动,人物也更加让人感动。 在聊斋中,虽然充斥...

  • 水灾

    一场连续的大雨,让一个城市受灾,让不少地区浸泡在雨水中,有些地方水深达两米以上,大多数人的家都被大水拥进了第...

  • 水灾

    暴雨倾盆洪水怒, 巨浪滔天百姓哭。 墙倒屋塌人失所, 庄稼淹没树倒伏。 危急时刻军队出, 抢险救灾如破竹。 危楼背...

  • “水灾”

    下午1:30,趁放假有空,联系收垃圾的刘师傅来给清理我家楼下储藏室,刘师傅说比较多,得半小时,趁整理捆扎纸...

  • 水灾

    早上的时候发现洗手间淋浴的水龙头在慢慢流水,开始流速不大,用一个盆就接着它缓慢的低下来。 中午时水流变大了,改用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斋志异 > 卷四 水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de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