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觐断想

作者: 443dc3a6113b | 来源:发表于2017-10-31 06:04 被阅读29次

朝觐断想

笔者在麦加天房

努雷默罕默德•阎崑

黑人兄弟

在电影中,在电视剧中,我们曾不止一次看到白人农场主在黎明驱赶黑人奴隶下地干活的场景,那时,黑奴们朝着一个方向行进是被动的不情愿的无奈的沮丧的。可是今天黎明,在麦加街上,我看到的黑人兄弟姐妹混杂在前往禁寺的人流中,是主动的欢欣的心甘情愿的满怀期待的。在他们身后看不到驱赶的人,有的只是与他们一样怀着同样心情源源不断奔赴禁寺的人流。这就是麦加的黎明一撇。在这里没有人强迫谁非要做什么,一切都是出于自愿,出于内心,出于畏主敬主讨主喜欢的虔诚,这就是动力之源,而这源动力往往又坚不可摧,无往而不胜。

我曾亲眼目睹我身边的黑人兄弟脸贴伏在天房的墙上伤心地落泪,我曾惊诧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黑人兄弟姐妹信奉伊斯兰教,而且分外的虔诚?读过穆圣的《辞朝讲演》,才彻底明白,那是因为穆圣曾经在这篇最伟大的宣言中说过:“确实,在安拉看来,你们中最尊贵的是那些敬畏安拉的人。在认主拜主方面,阿拉伯人不优越于非阿拉伯人,非阿拉伯人也不优越于阿拉伯人;白人不优越于黑人,黑人也不优越于白人。”穆罕默德不把黑人当黑鬼,而是把他们当人看待,所以他们才把穆罕默德当作贵圣人,才会笃信穆罕默德奉真主之意创建的伊斯兰教。

笔者和一起礼拜的黑人兄弟

感谢我的黑人兄弟姐妹,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加入,伊斯兰教才有了如此丰富的色彩。

考验

这里已经分不出白昼与黑夜,因为气候的原因,夜里活动的人甚至比白天红日当头的时候还要多。

我们离开营帐,拐上正路,汇入了人流。那真的是人流,是白色的流(男士清一色都穿着白色的戒衣,光着头,穿着拖鞋),黑色的流(阿拉伯妇女穿着黑袍黑面纱,只露出黑白分明的眼睛,有的甚至连眼睛也不让你看见),那是彩色的流(东南亚和非洲的妇女穿着各色的袍子,穿行在人群中)。但是这人流无论颜色如何变化,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就像百川汇海一样。

人群中成人居多,但也有不少未成年的孩子,杂在中间,他们有的跟在大人后面,有的被大人牵着,有的甚至还在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儿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左右张望着,他可能是被动的,可能是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多的人,或许根本不清楚大人们将要做什么,有什么事情将要发生,但这种烙印,应该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头脑中,若干年后,或许他会成为一个自觉的朝觐者,甚至带着自己的妻子孩子,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

笔者在穆资代里法与众多哈吉一起接受“烤验“

从米那到打鬼场,大约有七八公里,要经过三个隧道,每个隧道深度大约都有一两公里。隧道设计为单向,宽15至20米,弧型洞顶,水泥灌注。隧道时有稍有弯曲,只要稍微直线的段落,沙方就在中间设置了两道同向的电动滚梯,百余米长,就像机场里面的那种,朝觐者可以藉此节省脚力。人们用的心安理得,就像出行到机场搭机乘坐滚梯电梯一样,而不会心存感激。其实要知道,凡属隧道,必是从大山之中掏出来的,穆圣当年带着朝觐者驻在米那,骆驼拴在帐外,人员一律步行,要顶着烈日,忍受着岩石与烈日的炙烤,翻越三四座山去打鬼,去朝觐,那又是怎样的一种考验?

说到朝觐的考验,我觉得这个“考”可视为三个“kao”,一个就是本意“考验”,真主要考察验证你是否是一个真正的穆斯林,是否真心诚意皈信真主,是否一丝不苟地履行了真主为你规定的全部功课;第二个“kao”是“烤验”,真主用阿拉伯特有的四五十度的高温酷热来炙烤你,让作为穆斯林的你学会忍耐,学会坚忍,学会坚韧,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学会珍惜每一滴水,学会与残酷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谐相处;最后一个“kao”,则要加个提手旁了,那就是“拷验”,真主要用长途跋涉来拷问你,用旅途的艰险来拷问你,用三次射石打鬼来拷问你,用七圈环绕天房七趟两山奔走来拷问你,你是否真的践行了真主为你规定的穆斯林的行为准则,是否有坚定的正信,是否真心向真主忏悔自己以前的过错,祈求宽恕,是否像真主和穆圣要求你的那样善待妻子儿女,善待自己的亲人,善待身边的人;是否做到像真主要求的那样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是否从此洗心革面,做一个真主喜欢的人。当然,这三个“kao”分别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增加许多许多的内容,但又有多少人这样认真想过,认真悟到了呢?

打鬼

还回到刚才的隧道中。路边出现了晕倒的人,她或他的同伙围在身边。靠隧道壁的一侧,不时看见蹲坐在那里歇脚的人,而工作人员会及时地过来催促你不要停留。毕竟在通道中停留,极易出现危险。一路上有人会拿着喷水的塑料瓶塑料壶向你喷水降温,并送给你一个微笑,还有不少清洁工,双手撑开淡绿色的塑料袋,收集垃圾,就像流动的垃圾箱,逆向迎接人流。隧道里每间隔两百米左右,就有两对类似飞机引擎一样巨大的风机,在洞顶上背对着不停地吹着凉风,如此密集的人流,如果没有通风设施,难免会造成缺氧,也难免因为高温闷热引发中暑事故。可以说,你能想到的沙特方都替你想到了,每一个朝觐者在享受这种便捷服务的同时,真的应该心存一份感激。

从米那营帐驻地出发去射石打鬼场的路上

过了三个长长的隧道,来到了打鬼场。这里非常宽大高敞,分为三层,每一层都可以供从不同方向到此的朝觐者打鬼。据说当年只是三个石柱,打鬼时难免出事故,或打到了对面的人,或击伤了在自己前面人的后脑。现在设计成了三面水泥墙,长度大约二十米左右,上面镶嵌着同色的石块,围着水泥墙建了水泥围栏短墙,大约一米五左右,距离鬼墙大约四五米,而且规定石子只能是蚕豆大小,不允许用大石子。大鬼,中鬼,小鬼间隔大约三百米,打鬼者向每一堵鬼墙投掷七颗石子,每投出一颗都要高呼“比斯米俩阿拉胡埃克白了”,意为“奉真主之名真主至大!”投掷之后,再掏出准备好的七颗石子,向另一个鬼墙走去。教法规定,第一天打鬼,只打大鬼,意味着我们要越过小鬼和中鬼,直接打大鬼。因此,大鬼那里人就特别地多,当年就是在这里发生了踩踏事故。在出发前,我们综合团团长就再三叮嘱,不要见到大鬼就去打,那里过于拥挤,要往前走,绕过人多处,到前面去打。我们走过去,果然人少些,各自投完手中的石子,像是完成了任务一样。

我在思考,穆圣传达真主的旨意,在朝觐功课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射石打鬼的程序,显然就是一种象征,它象征什么?目的何在?为什么让我们在朝觐中用三天时间分别向大鬼投掷21颗,向中鬼投掷14颗,向小鬼投掷14颗石子?这其中是不是还有我们没有参透的玄机?

鬼是什么?就是易布劣斯,就是堵世蛮,就是仇敌。人的仇敌是什么?它在哪里?它藏身何处?它以何等面目出现?用的是何种手段欺负人,蛊惑人,诱骗人?

我觉得,对于真主这样的安排,我们起码应该有几点应该悟到:一,易布劣斯是个长期存在,就像我们打完鬼再回看那堵墙一样,它还完好无损地立在那里,并不会因为你打了它,咒了它,骂了它,它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说我们人类与易布劣斯的斗争是长期的,永久的,是一辈子的事,因此要持之以恒,永不停歇。二,可见的有形的易布劣斯并不可怕,看得见,摸得着,或无畏地与之面对面斗争,或无奈地绕开它,躲开它,敬鬼神而远之或许就行了。可遗憾和可怕的是,易布劣斯就藏在你的心里,它会时时事事现身,左右你的思维,左右你的判断,左右你的行动。这说明真主要告诉你,人类与自己心中的易布劣斯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伴随一生的事业。三,易布劣斯怕什么?它不会惧怕你那七颗小石子,也不会怕你三天打它三次,更不会因为你打了它就怕了你。如果以为49颗石子打完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那就大错特错了。易布劣斯怕的是安拉,怕的是正信,怕的是尊主信主按主的旨意思维行事的教生,有了正信,有了坚定的信仰,有了正确的认识,就有了防范易布劣斯的坚固盔甲,易布劣斯能耐我何!

三次打鬼终于完成了,三天,49颗石子掷出了,回头望一望,那三个鬼还立在那里,似乎还在向人群狞笑。人们啊,可知打鬼是一辈子的事,需打持久战,需常备不懈,需警钟长鸣!

穆黑

中国青年网8月27日发了麦加朝觐的消息,还配了几幅图片。国内的民众对此不了解的太多了,正面报道也太少,这也无形中助长了穆黑的嚣张。国内如此,国际上也是这样。以基督教文化意识控制的世界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伊斯兰的舆论空间被一而再地压缩,甚至到了听不到的地步,能听到的只是关于穆斯林的负面消息,这也造成了不了解真相的人越来越多,对穆斯林的误解也越来越深。国内的主流媒体从业人员大多对伊斯兰教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了解,随着西方主流媒体的指挥棒起舞,于是无形中助长了恐穆、惧穆、仇穆、黑穆势力的嚣张。这种嚣张必然会引起穆斯林群众的抵触,压制更会造成反弹,于是走向了一种难解的恶性循环。

北京朝觐团全体完成打鬼射石功课后合影,左一为笔者

看到麦加禁寺如此之多的人流,感触很多:数百万人的大型聚会,而且持续多天,似乎用不着到公安或民政部门报备;无论在麦地那还是在麦加,竟然没有发现一处有一件安检设施,没有一处有一位警察或安保人员用金属探测仪在你身上扫描探测;没有一辆漆着黑漆的特警车停在路边,旁边站着荷枪实弹的特警;没有一家超市商店被限制刀具的售卖,各种各样的刀具跟寻常一样摆挂在那里照常售卖;没有一起“咸猪手”侵害妇女权益的事件的发生,即使人挨人人挤人即使是在深更半夜;没有人把手伸到他人的包里,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里大街上没有戴着袖标或穿着特殊服装的志愿者维持治安,胡同小巷里更见不到“小脚侦缉队”们用审视的目光打量过往的陌生人;这里不会因为某个重要人物的到来而封路清街,更不会为哪个人物设立专场;这里看不到争吵,更看不到拳脚相向,哪怕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也不会招来嗔怒,有的只是和善,谦恭和礼让……

是时空错乱吗?这不是中世纪诞生的那个宗教的祖地吗?这里的社会制度难道比共产主义制度还先进?难道比被西方称为具有普世价值的民主社会还来的进步?来这里的人不是被西方主流媒体怀疑为恐怖分子吗?被一些“文明”国家的海关机场列为重点检查对象甚至不允许入境吗?来这里人的素质难道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人还要高?

不明,不解,迷惑,困惑,不知答案何在?

我曾亲眼看到因为人员拥挤不知是谁掉了戒指,不知是不是金质的,反正闪着金光,上面镶着红宝石,当时人来人往,不知有多少人从它旁边路过,但没有一人将其据为己有,而是任凭它在那个隔离墩上静静地等待它的主人。

自从公元631年穆圣规定麦地那和麦加为圣城,非穆斯林禁止入内开始,这两座城市便拥有了这份殊荣,也拥有了这份神圣,这份纯洁。到这里朝觐的穆斯林可以来自世界任何一个国度,任何一个角落,他的国家也许与沙特或与他国并不友好甚至刀兵相向,但来到这里都是为了朝觐,都是为了亲近真主,都是踏着穆圣和先贤的足迹,所以,都是兄弟。天下穆斯林是一家,在这两座圣城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惜非穆斯林没有资格入境,假如能开放让穆黑们进来走一走看一看,或许能让他们转变对穆斯林的看法。

我在想,若能把在两座圣城遵奉的穆斯林精神推而广之,扩及延及惠及整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的太平,多么的美好!

相关文章

  • 朝觐断想

    朝觐断想 努雷默罕默德•阎崑 黑人兄弟 在电影中,在电视剧中,我们曾不止一次看到白人农场主在黎明驱赶黑人奴隶下地干...

  • 2018年伊朗8.52万名哈吉,首批朝觐者将于7月18日抵达麦地

    今年将有8.52万名伊朗朝觐者前往沙特参加朝觐仪式,首支伊朗朝觐代表团将于7月18日前往沙特参加朝觐仪式,随后伊朗...

  • 朝觐

    也许老天知道 我要去赶一场法事 小到中雨的天气 为我让出一条金光大道 也许佛祖要测试我的虔诚 直达目连寺的七路车 ...

  • 朝觐

    翻越千山 一睹你神圣容颜 跋涉万水 彻悟你一字真言 转山转水转风景 仅转一世人身 求官求财求发达 只求心性合一 膜...

  • 朝觐

    我在这里等你

  • 朝觐

    我朝觐。 古城城墙巍峨。索菲亚独高。教堂尖顶和天空一样高。大地平坦,教堂投下的阴影笔直,如利剑指向远方。那里是查士...

  • 朝觐

    今天凌晨四点,你依旧没有入睡,我看着没有星星的天空,想象语言和思想的距离。我试图给一棵没有名字的树命名,他嘲笑我的...

  • 2017-09-18 伊斯兰的基本(下)

    第四,朝觐 圣训证明朝觐是伊斯兰的一大基础,《古兰经》也证明:朝觐对有能力的人是主命。真主说:“凡能旅行到天房的,...

  • 朝觐不是为了出国旅游

    朝觐是主命五功之一,成年并身体健康、理智健全、经济宽裕的信士,一生中应该朝觐一次。有人以为朝觐是为了出国旅游,或“...

  • 朝觐常识

网友评论

  • 虬田:好久不见
    443dc3a6113b: @虬田 感谢关心。我去麦加朝觐走了四十多天,写了八万字的日陆续整理中。

本文标题:朝觐断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ev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