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的产生必然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我先不查阅,锻炼一下思考力。
思念是怎么产生的?它有两种方式,被动和主动。
被动的如习惯成自然,条件反射般某一次没有按习惯的时候大脑会判断“少了些什么”,于是开始“思念”那个习惯的对象(人/事/行为)。这种一般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和过程去建立唤起思念的基础。比如你每天固定和某个人聊天,久而久之习惯了,当某一天没有聊的时候,你思念跟ta 聊天这件事。主动的一般是让自己喜欢的,因为感觉或体验良好所以想要再次得到。这种建立思念基础的方式容易且耗时短暂。比如你跟一个异性第一次约会,过程很愉快,你有些动心,那么可能隔天你就思念这位异性。又比如我喝了一杯芋泥波波茶,很好喝,隔几天我又心生思念,想再喝一杯。无论被动形成还是主动形成的思念,其本质都是当下想得到这一刻所没有的某个对象,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英语里“思念”和“错过”都是 miss。
思念让人苦,如果得到了还好,如果没有就备受煎熬了。那么怎样消除对某一对象的思念?答案是取代。取代分为完全取代和分散取代。假设我们把建立思念的过程用0-1比喻,完全取代就是一次性把此1替换为彼1。我喝到了饮料 B,对比下完全碾压饮料 A,于是我对喝个饮料的思念由饮料 A 换成了饮料 B。这是最快速的取代过程,这就是为什么分手后很快找到下一个对象的没多少痛苦煎熬。而分散取代,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交给时间。在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中因各种事或人分散精力,逐步把1变成0.9,0.8,……0.1,0,逐渐消除思念。生活越丰富忙碌,消除越快,越早摆脱;生活越单调,越是太闲,过程越漫长,所受的煎熬越长期且反复。所以啊,想要而得不到又没有可快速替代的对象,就让自己忙碌起来,time tells。
溯源一下,人为什么要有思念?作为群体性动物,每个人都需要与其他人或环境中的各种物件交互,有无“思念”是判断关系的分界线。只有想要的,特别是人,才会思念。在人类繁衍的基因使命里,思念是有利于我们繁衍的。因为如果没有思念,我们怎么去判断我们喜欢谁,愿意跟谁结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