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习惯独处的人。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室友们都忙着谈恋爱,经常一天到晚看不到她们的人影。我呢,单身,无事不出门(聚会偶尔也会参加),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上网,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她们对此表示难以理解,也经常担心我的终生大事。尤其让她们难以理解的是我连逛街都一个人,每当我一个人提着大大小小的战利品回到宿舍后,她们就围上来扒拉,责怪我不喊上她们一起,最后很可能还会给我一个可怜兮兮的眼神:为什么要一个人去逛街呢?(要知道,女生可是连排泄都要组队的物种啊!)
可是为什么不能一个人去逛街呢?这样一来,我就可以专门挑选我喜欢的牌子,我想试穿什么样的衣服、试穿多少件都没有关系,又或者我可以钻进一家拥挤的小店吃一碗烫嘴的土豆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完全自己做主,不用去迁就其他人的时间和想法。所以对于我来说,一个人逛街是一件自由且快乐的事情。
我不知道她们能不能理解我这种想法,在我看来,她们好像都挺排斥独处的。我的其中一个室友,属于那种恋爱狂魔,她通常是刚结束一段恋情,就紧接着投身于各种社交活动当中,直至开始新一段恋情。我问她,你不累么?她反问我,你不闲么?
毕业几年后,因为种种原因,我成为了一个自由职业者,我又开始过上了独处的生活。跟大学时期不同的是,这一次我是完全一个人了,我一个人做饭、吃饭,一个人看书、写稿,一个人画画、健身,只有一个人在家呆久了,或者很长时间没有休息了,才会约上好友一起吃个饭或出去旅行,但也经常会发生我和朋友的假期冲突的情况(我实在不愿意在法定节假日出远门),所以只好又自己一个人背着包去旅行了。就算是一个人,我也过得不亦乐乎。
后来有人问我,在家工作会不会少了社交?答案是肯定的,我没有同事,也没有应酬,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干活儿。但仔细想想,“少了社交”真的是一件坏事吗?
社交,其实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报个兴趣班、参加个聚会或者发布一篇文章,起码也能认识两、三个朋友,更别说微信、微博、抖音各种社交软件了,它们给我们提供了大把的社交机会。
而社交对年轻人来说又是极具吸引力的,于是我们(我也年轻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社交,去认识很多有趣的人,好像认识了他们,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不一样,变得有趣起来。事实真的如此吗?我想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的时间都花费在了有趣的“社交”上,以致于他们挤不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自己的事业和兴趣。(当然,如果这是他们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也实在是无可非议,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说不定他们也觉得我的生活无趣呢!)
我在一开始说我是一个习惯独处的人,但我并没有说我不喜欢社交。说准确一点,我喜欢社交,但我不喜欢无用社交。和很多人一样,微博、微信曾占据了我很多时间,而我却不自知,我经常一边刷着微博一边感叹时间太少不够用。
以前,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准备写一篇稿子,刚写下标题,就被手机提示音吸引,打开手机顺便看看微信、刷刷微博,好不容易放下手机回到稿子上,又该吃中午饭了,于是我开始思考中午吃点什么,我打开冰箱,好像也没什么其他的选择,干脆开始做饭,吃饭的时候也不能太无聊,所以打开电视机,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连着看了好几集电视剧,最后再回到书房,发现一整天过去了,我的稿子只写了一个标题,而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晚饭又吃点什么呢?就是这样,我的时间很容易就被各种事情分割成碎片,我很难专心地、一气呵成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后来我才发现,我身边那些真正厉害的人,都是知道怎样“独处”的人。这里的“独处”并不是指只有他一个人时候的状态,而是他在专心干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无论他身边有多少人,有多热闹,他也不会被这些外在因素所打扰,就算你不知好歹地跟他说话,他也会“嗯”一声,然后彻底无视你。所以你会发现,真正厉害的人,一般是学习好,连游戏都打得好。
我就是在那时决定向他们学习的。因为我的脑子不算灵光,只能用一个最笨却也相当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关掉手机的提示音,微博、微信、邮箱、淘宝等等,几乎我手机上的所有软件都是没有消息提示音的,可是后来我又发现,就算手机自己不响了,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查看手机有无新消息(手机这种东西实在是太可怕了!),于是我索性把手机上的大部分软件都卸载了,并把手机扔在另一个房间,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你看,像我这种天分不高的人,也只有通过努力和克制才能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
所以,对于我来说,我现在独处的状态很难得,时间久了,我已经很少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打断自己原本的计划了。这个时代的无用信息太多了,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如果你在一次次的喧闹过后依然会感到空虚和迷茫,那就先学会拒绝那些无用社交,试试一个人独处会不会让你重新认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