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但凡讲到女性育儿辛苦的帖子,都会提到82年生的金智英,今天在家刷了这部韩国电影。
韩国2018年的生育率创下新低,是全球倒数第一,看了电影后,真心觉得在韩国生孩子代价太高,相比起来,中国女性地位还算高的,而且目前大多数家庭有老人帮带娃的传统,中国年轻夫妇的压力才不会那么大。但随着老龄化进一步严重,退休年龄延后,以后的状况也令人堪忧。
影片中,智英的丈夫,能够在孩子洗澡时用浴巾包好抱走,会时时处处担心妻子,也在别人诋毁妻子的时愤怒出手。看起来他也没错,谁都没错,因为世世代代都这样,她的母亲也是如此,但为什么就这个女人在生育之后变得如此狼狈不堪?不,不是仅这个女人,是所有女人。
既然从来都如此,那为何现在这个问题才让全社会讨论?窃以为这是经济大变革后社会关系、社会伦理的一次全面冲击。
在以前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时候,养儿还能干农活儿,还能防老,男女的社会分工无比明确,全世界形成的观念,就是女主内、男主外,这不仅是维持家庭经济水平的最优方案,更成了全社会的价值取向。
今天我带帆帆看一本经典绘本《驴小弟变石头》,首页里是驴小弟在玩石头,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妈妈拿着扫帚打扫卫生,这就是一幅毫不违和的日常家庭图景,即便放在当下,若不是我这么敏锐的人,大家都会觉得这很正常。我问帆帆:“为什么不是爸爸在干活,妈妈在看书?”帆帆说:“因为妈妈只能干活,她不会看书,爸爸才会看书。”“那我们家谁看书多呢?”“……妈妈。”“那为什么不能让妈妈看书,爸爸去干活?”帆帆被我追问的蒙了,就跑掉了。
看,大冲击,大讨论,现在才开始。当代女性接受了与男性同等的教育,很多时候能够做的同样好、甚至更优秀,在社会和家庭责任中,她们也丝毫不差的顶下半边天,她们别无选择的还要承担生育的艰辛和痛苦(当然,也有越来越多女人选择不经历这一茬,不婚或不育)。在今后家庭琐事和养育孩子的时间精力上,凭什么还是女人付出更多?这是如今这个时代特有的问题,也会是今后逐步改善的现象。
朋友们说,我是从一开始就定好了调子的人,所以我的先生能在家事、陪娃等方面承担一部分。这在她们看来,已经是非常值得羡慕的事了。我看着电影,一边为智英感到难过,一边对身边的先生说:“谢谢你。”当我说完的那刹那,我惊呆了,这可怕的观念,在不经意间就侵蚀着所有人,我为什么要感谢,这不是应该的吗?既然是他应该做的,我为什么要感谢。
大多数女人都这样,一边喊着不公,一边还要为伴侣的点滴付出窃喜,仿佛那真是自己偷来的。
让男女在家庭婚姻中平等,路漫漫而修远兮,但这一定会发生,因为新的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是新的伦理秩序。处于混沌变革期的我们,时时警醒,无需窃喜,坦然的接受这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