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桌上赫然躺着一封让我亲启的信,信封是自制的,很别致。
信没有落款,一看字体也能猜出是谁。信的内容是向我反应小丹的同桌经常用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辱骂小丹,这孩子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写了一封匿名信告诉我这件事。
如果是真的,那还得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杜绝。小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母亲与她都有残疾证(智力方面的)。基于这,平时我都是尽量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她,即使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也是找机会单独跟她交流,目的就是想让她自己和班上其他同学认为她就是我们班普通的一份子,与其他人并没有两样。据我观察,一个多学期以来同学们对她都比较友善的。相反却是小丹经常有一些冒犯他人的行为,事情不算严重,同学们基本都不与她计较。
今天居然获悉了班上有这种现象!找来小丹的同桌,与她闲聊,赞扬她的劳动能力。这孩子本质不差,在班级劳动方面很能干,我经常表扬她。再询问她与同桌相处情况,她不说话。
“有同学反应你俩上课尤其是今天的生物课上不认真,你说话还很大声,是争论什么?小丹惹你了?”
“没有。”她脸红了。
“那你惹她了?”
“老师,不是我先说,是WB回头骂她,我跟着说的。”
这还拔出萝卜带出泥了!跟着别人说还有理了。找来WB,基本没有什么辩解之词。
“你们知道不?这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是会遭到别人的不满、甚至是反击。小丹是我们的同班同学,我们有义务照顾她帮助她。你们这种缺乏普通的同理心,不把同学当人看的行为,我很生气。希望你们赶紧改正自己的行为,要不我绝不容忍!”
说得语气很重,他们也低着头,一副认错的样子。
怕这种现象在班上蔓延,利用课间在教室里对全班孩子申明:“希望同学们在教室里要互相关心,互相关爱。绝不容许班上有侮辱同学的现象发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人与人交往要有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让学生在友爱、宽容、理解的良好班级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