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在某某机务段单身宿舍。进门-出门,或者出勤-退勤,几天就过去了。重复的工作,一成不变的生活。
时光荏苒,五年青春岁月恍惚间犹如隔世。生活基本是静止状态,唯有变化的是渐渐老去的皮囊。书桌,电脑和窗外喜鹊叽叽喳喳的叫声;香茗,香烟和外面四季变化的景致。茶叶在杯中沉沉浮浮,香烟在空中飘飘渺渺,缠缠绵绵。
我的家被四周的铁路所包裹,犹如出世不久的婴儿,存在于襁褓之中。机车的轰鸣,刺耳的气笛声每日冲击着日渐憔悴的耳膜。(估计我已经患上职业病了,听力降低了很多)。每当天晴日朗之时,极目眺望远山,郁郁葱葱,便是一种享受了。

在我家西面,有一个几近败落荒废小村庄。人们或许是贪图这里的宁静,远离市区的喧嚣。还有大概十几户人家。不知以前是个小村,还是铁路单位的集体宿舍。就这样风风雨雨几十年,未曾变过一丁点的模样。这是雨后,村外小路上的泥泞。高高伫立在胡同口的大树见证村子曾经的辉煌和历史。

人工打造的盘山阶梯,防滑,省力。

村里的人们自娱自乐,亲近自然。每家每户都开垦了一些荒地,自给自足种了些豆角茄子西红柿辣椒等等。满足自己和亲戚朋友们的饮食需要。绝对天然无公害。当下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哪里也比不上自己种植蔬菜瓜果梨桃来的安全,放心无公害啊。 其实,我也想有这么一块地方,自己亲身侍弄,吃自己种出来的粮食。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还能吃上放心蔬菜。我是农民子弟,自从生在农村那一刻起,注定与土地不再割舍。土地养育我们,给了我们一个甘于奉献的灵魂。我是农民!

两颗花椒树,房前屋后。远远就能闻到花椒的味道。

栅栏门,篱笆墙,红砖青瓦,是不是很有感觉呢,亲!! 篱笆墙是用铁路废弃的枕木搭建而成,木栏栅的小门,隔断了翠绿青葱的菜地。这只有农村才有的景色,竟然在这闹区中的一隅出现,颇具特色哦。
喜欢这种潮湿,这种深深的胡同(在北方巷子文化,胡同文化占据了文化中的一大部分),亭廊飞檐,半扇小窗。传出来的声音纷纷杂,锅碗瓢盆奏鸣曲,娃娃的笑声,电视机里的音乐。哦,还有,猜听到了什么?原来是老式收音机,咿咿呀呀京剧花旦念白声和老头边哼唱边打节奏的声音。妙趣横生啊。

飞檐,中国古典建筑特色。没有大户人家和官宦建筑的辉煌,没有琉璃瓦上燕子掠,没有角楼之上暮鼓晨钟。只有这个,潮湿的起脊木梁。雨后屋檐下,雨水顺势而下,滴滴沥沥落在墙角处的青砖之上。声音堪比任何动听的音乐。只有这接地气的民间陋室,才是真正的生活。借用重庆话里的一个词,“安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