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7岁的杨季康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与东吴大学。她是杨家第一个上大学的孩子,父母亲都对她寄予厚望。在杨季康择校的问题上,父亲杨荫杭认为东吴大学招收男生,相比金陵女子大学而言更有利于女儿自由发展、活跃思想。杨季康听从了家人的意见,去了东吴大学。
选择专业时,杨季康想选文学专业,可是东吴大学没有这个专业,她才知道这所大学不适合她,她只好选择不太感兴趣的政治系。
17岁的杨季康在学校里能诗会文、演奏乐器、唱昆曲、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刚开学就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她在年级里年龄最小,却是天资出众的。很快她从害羞腼腆到落落大方,很快融入英才济济的东吴大学,并奠定了才女的地位。
她依然有顽童般的眼睛,一直不断寻找身边的乐趣。她把当天的专业课知识学会,便躲进图书馆看中外名著,在名著里感悟人生、陶冶情操。在以后的岁月里,她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本里寻找自由。
杨季康认识一位比利时老师,在老师的辅导下学习了法文。她没想到学习这门语言,会在某一天到法国与人交流沟通。她学习法语很快,语法准确、表达纯熟、记忆超群,水平让老师惊叹。
欢心,爱写作、爱生活的亲子关系导师。靠近我,温暖你;链接我,照亮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