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桥,桥东桥西,两个世界。
桥东桥西,住着两个不同世界的孩子。
作家萧红的短篇小说《桥》,讲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
1
故事发生在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江浙一带的农村,主人公黄良子家住桥东,有一个尚在哺乳的婴孩。桥西的大户人家也有一个小孩子,她是桥西的孩子的乳娘。黄良子本不是她的名字,她的丈夫叫黄良,当她做了乳娘以后,就被人们“黄良子,黄良子”的叫唤起来。
一条水沟,把原本属于同一地域的地方,硬生生隔成两个世界。桥东住的都是穷人家,黄良子的家就在那里。桥西是她的主人家,有着朱红色的大门,有着高大的门楼,有着看门的大狗。
还有着娇小如宝贝的孩子,坐在四轮的婴儿小车里,白嫩的圆面孔,眉毛上面齐着和霜一样白的帽边,穿着洁净的可爱的衣裳。
隔桥站着的,是她自己的孩子,黄瘦,眼圈发一点蓝,脖子略微长一些,像一条枯了的树枝。可在她心里眼里,总觉得这个孩子比小车里的孩子更可爱一点。因为母亲不在身边,小黄良子常常啼哭,惹得桥这边的黄良子莫名的心焦。
如果真有一座桥,她从桥这头回到自己家,不过百八十步,至多二百步。可是那座桥偏偏就断了,只剩下两根栏杆,横在水沟上。断了的桥,正对着她家的草屋。
推着主人家的孩子,站在桥这头,她不止一次的向桥东边张望,心里放不下的,终归是自己的孩子。眼里看不到他,嘴里唱给小主人的儿歌也少了两句词,孩子流鼻涕了,也没有看到。
隔着水沟,她把自己从主人家得到的吃食,一次次的从桥西往桥东扔过去,有的落到了岸上,有的掉进了水里。看到落水的吃食,她会在心里说:“小穷鬼,你的命里该有一座桥啊。”
如果有一座桥,她回家的距离,就只有百八十步。
如果有一座桥,她手里好吃的,好玩的,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自己孩子手里。
如果有一座桥,她对孩子的爱,就能在最短时间里传递回去。这样,当她带着从主人家得来的食物,葡萄,梨子,月饼,送回自己的家,心满意足看着自己的孩子把它送进口里,再返回桥西的时候,心里做贼的感觉也许会减少一些。推着小车,她的心是慌乱的,情急之中,小车陷进了水沟里,轮子都掉了一个。
可是,那座桥,只剩下了两根栏杆。
2
终于,一座新桥修好了,红漆栏杆,比红花还要鲜艳。
桥两边的孩子渐渐长大,那个睡在小车里的孩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黄良子的孩子,依旧贫穷。
长大了的穷孩子知道,走到桥西头,会有妈妈,会有吃的,会不用挨饿。他迈开小腿,跑上桥去,跑到母亲身边。
有时,他得着了吃食,有的,是妈妈给的;有的,是那个富人家的孩子扔给他的。也有时,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打闹起来,他打破那个富人家孩子的嘴唇,又被打了回去。因为这样,黄良子从桥西回来了。
秋末,黄良子又被叫回了主人家上工。道路上的雨水结着闪光的冰花,红色的桥依然还在,小黄良子却再也没有跑过桥头,跑到母亲身边——在雪花落满桥头的时候,他从桥东奔向桥西,掉下水沟,淹死了。
3
小黄良子的结局,深深刺痛了我。
这篇小说,萧红用冷峻的笔触,冷静地诉说着人世间的不幸,读者泣血流泪,却仿佛看到她,躲在一旁的阴冷中,嘴角挂着一丝冷笑。
身为母亲的黄良子是不幸的。
她爱自己的孩子,却因为生活的贫穷,不得不丢下他离开他,给别的孩子当乳娘。瘦小的孩子在她眼里,比洁净可爱的小主人还要可爱,尽管她自己也说不出来原因。在不知阶级为何物的世界里,她默默地接受这一切不公平,却也尽自己的能力,把在主人家得到的吃食,送到自己孩子口里。那座断掉了的桥,成为她和孩子之间最大的阻碍。
架一座新桥,成为她心底的渴盼。
终于新桥架好了,她和儿子之间,可以自由的往来。再没有什么,能够把她和儿子阻隔。
可是,年幼的孩子,却在飘着雪花的冬天,在找寻妈妈的路上,从桥上滑落,掉进水里。最终,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她的不幸,让所有的母亲为之心疼。
小黄良子是不幸的。
作为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他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上天没有眷顾他,让他生在桥西的富人家;却降生在黄良这个贫穷的家庭里。从一出生,他就和桥西的孩子,处在两个世界:一边是锦衣玉食,富庶大户;一边是缺衣少食,贫苦人家。唯一相同的,是他们受着一个共同的母亲的照料:一个是乳娘,一个是亲娘。
当桥西的孩子享受着母亲的抚爱时,他在家里哭泣;当桥西的孩子享受着应季的水果时,他只能跟在他的身后,捡拾果核;当桥西的孩子满嘴流油的吃着肉包子时,他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对着妈妈喊:“妈妈,我也要……要……”
婴孩时期,一座断桥,隔开了他和母亲的温情。
幼儿时期,一座新桥,连接了他和桥那头的母亲,和那个原不属于他的世界。
因为有了桥,他来往于桥两岸,在那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看到了那个富孩子的生活;那是他所从来不敢想象的。
终于有一天,为了去往那个并不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幼小的孩子,踏上那座桥,却因为下雪,桥上布满了亮晶晶的雪,脚下一滑,掉进了水沟,当别人发现的时候,早已断了气。
如果只有母亲的不幸,或者只有孩子的不幸,我们的心痛,或许会轻一些。可是,孩子的不幸和母亲的不幸叠加起来,便构成了大不幸。这样的不幸是时代的,更是社会的。萧红似乎在讲述一个小孩子的故事,忘了外面是什么世道;却在有意无意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旧社会,旧制度。一个人间悲剧在她的轻描淡写下,一步步展现出来,让读这个故事的人禁不住要问:谁,究竟是谁,杀了黄良子的孩子,把他推进了水沟里?
4
大半个世纪过去,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毕竟那个万恶的旧时代,已经沦为历史的云烟。可这个凄婉的故事,却会在某一个时刻,秋风瑟瑟的午后,叶落满地的黄昏,四下无人的夜晚,被我们读起,涌上心头的,是一股难言的心酸。一种自内而外的黑暗,包围了我们,让我们的心,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超越时空,超越记忆。
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一座桥,时而通,时而断。
这,就是桥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