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都是养成的,不论好坏。
在美力帮第一期写作训练营的时候,我就一直持观望态度,一方面,自己没有勇气入营,有着写不好的怀疑心态,另一方面,带两个娃,其中一个还得喂夜奶,觉得精力跟不上,不想让自己那么心力交瘁。在小助手吆喝着第二期训练营的时候,我又开始摇摆,心里直痒痒,想听听杨老师的声音,想听听杨老师的课,想汲取更强悍的能量。恰逢五一期间,决定给老二断奶,于是促成了这次的学习。说话间,已经是第七天了,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今日作业是什么,带着作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听课,然后就是烧脑思考,再键盘码字。习惯性地完成规定性作业。
曾经有一位老领导,逢人提起他,总会竖起大拇指,不论年少年长。而且说起他,大家都知道他的三个习惯:一是办公桌上永远有一块干净的抹布,方便他随时擦拭;二是除了推不掉的请客吃饭,晚饭不要找他,因为他每晚晚饭后要走路健身;三是工作日每晚19:30-20:30,他肯定在办公室梳理一天的工作。如此的三个习惯,带给他的有什么呢?一是他本人的口碑非常好。喜欢干净,追求细节。二是他工作上没有出现过大纰漏,总能为领导排忧解难。三是全厂的大事,只要你问,他就迅速给你找到,而且强将手下无弱兵,他手底下的员工个个思路清晰,成长迅速。曾经的自己一直觉得是他的意志力强,有恒心。跟着杨老师的脚步,我现在理解为,是习惯使然。
我家大宝从去年开始学习古筝,起初,因为年龄小,指法等基础性的操作老师需要监督,需要纠正,每周送过去两次练琴。从今年,老师建议我们自购古筝,在家练习。古筝老师一直告诉我们家长,只学不练是学习的大忌,不需要太长时间,每天20分钟即可。如果在以往,我可能会在孩子讲条件的时候妥协,少练一会或者不练。所幸,我进入美力帮很早,一直在潜移默化中被赋能,所以,从决定在家练琴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立规矩。因为孩子也喜欢,所以坚持得还不错,有时候我想偷个懒的时候,孩子还会讲,妈妈,今天还没打卡呢!
好习惯是养成的,坏习惯同样。
我家老大有啃指甲的坏习惯。因为这个啃指甲,不知道和她说过多少次,可是见效甚微。也曾经认为是她1岁半到3岁半期间,我因为工作地点的原因,每周末才回家,其余时间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啃指甲是她情感的一个宣泄口。可是现在,工作地点离家近,每天都能陪伴她,她还是啃指甲,我就不能够理解了。有时候就在想,难道是孩子的心理有了缺失的部分,弥补不了?因为这个坏习惯,她的指甲发育不良,我还专门带她去看医生,即便如此,还是不能改掉。现在想想,是习惯了吧,可是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嘛,写到这里,我想,等孩子回家,我还要和她谈谈这个事情。
我有一个坏习惯,使用过的东西,总会随手放在随意的地方,有时候因为不记得在哪里,浪费了很多时间,偶尔还会耽误事儿。因为有过一次身份证丢失的经历,所以现在也在有意识地告诫自己,回归原位。慢慢地改变,至少现在重要的东西,我会妥妥地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再不凑手,也要放好再说。而且,回归原位,也是幼儿园老师从小教育孩子的,玩具玩完要让它们回家,这个习惯的养成会让家里有一个固定的玩具场所,不至于随处看到玩具。
我们的石油行业,有一个词叫“习惯性违章”,也就是说规范的操作,工人是懂的,明白的,否则没有上岗证,可是有时候是麻痹心理,有时候是省事心理,有时候是侥幸心理,总会有个别职工出现违章操作,直接导致的后果,要么致残要么身亡。一个人的悲剧,直接导致一个家庭的破碎,一个企业的损失。孩子没了爹,父母没了儿,妻子没了夫,企业没了员工,不能杜绝吗?可以,只要养成好习惯,按照操作规程来,不仅节约用工时间,而且保障人身安全,何乐而不为?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需要意志力,需要内驱力。而且,好习惯背后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读书的习惯,会让我们越来越有内涵,练字的习惯,会让我们越来越有品味,运动的习惯,会让我们越来越有力量,思考的习惯,让我们越来越理性。坏习惯次生出来的后果也是可以预见的,糟糕邋遢的生活状态,行尸走肉般地生存,被时代甩得越来越远。
习惯都是养成的。让我们做好规划,为想改变的自己制定一两个习惯养成,一点一点地改变,直至不经大脑刻意思考地习惯性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