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水桥
文化立懂

过圣时门,进入孔庙的第二进院落。参天古柏挺立于碧草如茵的庭院之内,“璧水”清清,横贯东西,璧水桥卧于河面。璧水因天子学宫之水“壅绕如璧”而得名,以象征教化不息。北京天安门前有金水,这里设“璧水”意为孔子庙宇与皇宫等同,三桥因而得名璧水桥。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增添石栏,河身砌有河底,原河上为小墙,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将小墙改为石栏杆。
游记君释疑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璧水桥下面的水是不流动的,那是因为里面的河水是人工抽进去的,且璧水的长度至东西庙墙为止。那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呢?就让聪明的游记君来告诉你吧!
早在清康熙时期就有大臣提出引城内之水入庙给孔庙增添活力和生机,征得康熙同意之后便开始疏挖水源,当时的曲阜知县孔尚愉却发现,引城之水弊大于利,一旦霪雨,山水暴涨,泉流溢城,将会危及孔庙!于是再次上奏,停止了引水工程,这也就形成了桥下河水经常干涸的奇景,只有到了夏秋时节,雨水充沛之时,这璧水河里才会出现“壅绕如璧”的景观。
壹句论语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