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学☞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归属感,价值感。(Alfred Adler)
任何人,我们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都会有自我的行为。而行为的背后隐藏的是我们的目的。我们通过完成一件事来寻求归属感与价值感。
孩子们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
(1)我是谁?
(2)世界是怎样的?
(3)需要如何做才能生存?或者茁壮成长?
课程中吴老师提到了“孩子们的认知来自于对自己的看法。”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往往决定了对自我的认知。孩子是最好的认知者。孩子的行为就像是一座冰山。你所看到的行为背后,是未曾看到的需求和信念。
在提升教师幸福力的第四次课程中,吴老师提到了“赢得学生的合作”。我想这也将成为我们提升幸福力的一大重要部分。
教室里的师生关系并不仅仅是通过高坚定,低和善就能够实现的。我们需要的是“赢得学生”而不是“赢了学生”。在相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表达出对学生感受的理解,表达出对学生的同情,告诉学生们我们的感受,让学生关注与解决问题。
友善 关心 尊重。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寻求个体发展的归属感与价值感。从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幸福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