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 巨人肩上摘星怪 | 来源:发表于2020-09-15 21:34 被阅读0次

    今天来讲的书是《被讨厌的勇气》,其实阿德勒的思想被日本的作者凝练成了两部,一部是《被讨厌的勇气》,另一部是《幸福的勇气》,正是如你所见,阿德勒的思想核心在于“勇气”二字。后面会讲为什么是“勇气”。
    其实了解心理学的人可能知道,荣格,阿德勒和弗洛依德是心理学的三大门派,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主要是精深分析方向的,主张的是现在你,是由过去的你无论是环境还是经历的事情造成的,想要改变当下的你,就要往回追溯,直到你发现是什么原因,并去修复创伤。1907年开始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就如你所经常听说的集体潜意识是荣格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三者没有对或者错,知识观察人类心理的三个角度,当你去寻找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最好了解自己最相信哪一个学派的学说和治愈的方法。

    曾宝仪这样评价:它期许我这一年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继续大胆的许下做自己的愿望,并勇敢实现它。

    陈文茜这样说:小心检视,你的成功是否只是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为他人活了一辈子”

    世界很单纯,人生也人生也一样。 不是世界复杂, 而是你把世界变复杂了。没有一个人是住在客观的世界里, 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的世界。
    读这本书前,我想跟你说,千万不要把这本书当做一本成功学的书籍,读一点就会成长很多,你能得到的只是,让你拥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自己为什么是自己,读完不代表会用,书中有很多让世俗觉得荒诞的道理,甚至当你向别人讲述的时候,觉得你是理想主义或者是不和实际的空想者,不过没关系,只要你愿意相信,就能获得成长,心灵得到修行。

    阿德勒的心理学,非要分类的话,属于个体心理学。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如果一个人不想出门,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的情绪。也不存在什么心理创伤,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如果我们一直依赖于原因,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人不是“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完全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作为手段,人能捏造出愤怒的这种情感,当然也包括其他的情绪。

    人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是因为你在不断地下着不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心。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能安心。

    我们某些人,之所以只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是因为你下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然后抱着如果·······我也可以········之类的想法,活在幻想之中。根源是因为太害怕被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人的烦恼皆根源于人际关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宇宙中只有他人,没有自己,那么一切烦恼也将消失。所谓的“内部烦恼”根本不存在。任何烦恼中都会有他人的因素。

    自卑感的问题是我如何看待这种自己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也就是说,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与他人的比较、自己赋予自己的意义,带来了自卑感。

    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 【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者目标,并且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而越自负的人越自卑,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鄂比较之中,而是来自与理想自己的比较。

    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包括,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

    阿德勒心理学否认别人的认可。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活着,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因此,我们必须从这时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意义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方法非常简单,就是考虑一下,最终的结果由谁来承担。

    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当然,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的生活而捏造出来的一种人生谎言。选择了真正自由的大人就不会说这样的话,相反还会鼓励年轻人要争取这种自由。

    自由就是别别人讨厌。好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在英语中个体心理学叫做,individual psychology 。而且,这里的个人一词在词源上有不可分割的意思。像这样把人看做不可分割的存在和作为“整体的我”,来考虑的方式叫做“整体论”。

    人际关系的终点是“共同体感觉”。把他人看作伙伴并且能够从中感觉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做共同体感觉。只要两个人“我和你”存在,就会产生社会、产生共同体,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 interest,变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

    一味地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而实际上,你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对于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幸福就是“贡献感”。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但是,这种贡献也可以通过看不见的形式来实现。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就可以。

    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的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

    如果拿放大镜去看用粉笔画的实线,你会发现原本以为的线其实也是一些连续的小点。看似像线一样的人生,其实也是有点连续,也就是说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我们只能生活在“此时此刻”。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ct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