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所在单位的下属公司开展了健身房的业务,2018年4月,健身房的业务拓展人员在公司群里说,针对单位员工,开卡两年员工福利价2599元,只限30个名额。很多同事纷纷报名,很快30个名额就满了,英英和很多同事都办了健身卡。马上就要到夏天了,为了能穿美美带的裙子,英英坚持去锻炼,平均每周3次的频率。到第三周,她照常在跑步机上跑步,一位健身教练过来聊天了,
"美女,我看到你跑了半个小时了,健身房里的其他器材你都会用了吗?"
“不太会用”英英也跑累了,便减缓速度,边说。
“你跑完如果有空的话,我可以教你使用这些器材,帮助你更好的锻炼。你健身是想塑形还是减肥?夏天就要到了,我有几个会员最近都在勤奋锻炼,说3月不减肥,4月徒伤悲。”

英英也想减肥,说,“是啊,我也想减肥”。
教练说,“刚好我擅长的就是减脂塑形,您看我手机里的这张照片,这是我带的一个会员,锻炼了3个月,变化是不是很大,塑形成功了”。
英英心动了,被那个会员的塑形效果吸引了,于是又稀里糊涂的买了30节私教课。
4月她保持每周3次的频率去锻炼,锻炼了一阵,发现好累,还没练出马甲线,就懒得去了,教练催她来锻炼,她找各种理由,最后把健身房当成洗澡房了,只有洗澡的时候才去。
英英的几个同事,眼看着健身卡都要到期了,总共到健身房去了2-3次。
你是不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其实不只是健身课,那些买回来没穿两次的衣服、一堆知识付费却没学习的课程、你买的减肥产品等等等等,都是过度自信惹的祸。为什么这么说?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哈佛大学尼曼访问学者约瑟夫·哈利南,积累20年个体行为、商业管理、股票投资等领域的一线观察和案例,写了一本《盲点:为什么我们易被偏见左右?》,书中这样解释到;

【阅读原文】
首林斯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做过这么一项实验。他们找来一些人,让这些人估计自己和“普通大众”对一系列偏见的认知差异。这些受试者大部分都声称,自己比“普通大众”更少受到偏见的影响。这确实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讨厌把自已看作和别人一样的普通人,或者说,要我们把自己看得低于普通人,就更是万万不能了。于是,我们总是带着过分良好的自我感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认为自己总是高于平均水平。这种过分良好的自我感觉,为我们要犯的许多错误埋下了种子。
“我们认为,自负是人类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特征。”斯蒂法诺·戴拉维格纳说。斯蒂法诺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教授,他对自负是如何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犯错误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这类错误包括,加入健身俱乐部会员,却从来不去健身;购买分契式公寓的使用时段(我们也不怎么用,至少不会像我们购买时想象的那样经常去用);禁不住发卡部门的低利率诱惑而开办信用卡(我们会因此过量透支)。他的研究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几乎所有人都是自信过度的——除了那些心态抑郁者,可能他们更现实一点儿。”
哈利南的《盲点》这本书是基于大量的事实案例而写成的,他调查的那些错误都发生在航空、投资、医疗等风险极大的领域,这种错误发生导致的后果很严重,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因为我们时刻也在上演着一场场由于过度自信引起的损失,只是你被套路了还不知道。麻辣情医吴迪谈到过她早年策划钻石营销的例子,她说“流行是需要被创造的”。八九十年代中国结婚的三金(戒指、耳环、项链)追求的都是黄金做的,而现在我们追求的都是钻戒,几克拉,几克拉,钻越大,越能凸显爱情的永恒。
“每克拉钻石,都让您的美梦成真”
“钻石永恒在行 爱意铭刻在心”

经过了几年的营销努力,现在大众已经接受了钻石是爱情永恒的象征,结婚一定要买钻,才跟得上时代。你说要买黄金首饰,估计会被珠宝店的人嘲笑老土。钻石已经成功地被赋予了爱情永恒长久的象征,被大众喜爱,当然价格也是不菲。钻石值钱吗?没有被赋予这些美好的意义时,不值钱,至少不值现在市面这么高的价,而黄金作为抵抗通货膨胀的硬通货,一直都值钱。
为什么我们在无形之中就被影响了呢?按照根据哈利南的研究,人类的思维中存在很多认知偏见和思维定式,这就是我们的“盲点”。我们应该了解自身的局限,是因为我们的观察存在局限性。研究表明,我们的视线范围内,眼睛能够清晰看到的范围只有两度。握住你的拳头,把胳膊伸出去,然后竖起你的大拇指,这根拇指的宽度大约就是两度。超出了这个范围,眼睛看到的东西就会越来越模糊。眼球转动的时候,眼睛到底能够看到什么,这取决于是谁在看。你的认知影响了你看带事物和问题的方式。比如,有证据表明,男性和女性通常会看到不同的事物。同样是在关注一个小偷偷一位女土钱包的场景,女性会更注意那位被盗女士的外貌和行为:而男性则更留意那个偷东西的小偷。
“几乎所有人都是自信过度”
因为自信过度,所以你被套路了。
判断一个人是否过度自信,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们提出了一个术语,就是“校准”。
校准可以让人衡量自认为拥有的能力和真实的能力之间到底存在多大的差距。如果你和自己想象的一样好,那就可以说,你具有很好的校准能力;如果你并不像自己想想的那么好,那就可以说,你的校准能力还不够好。
为了避免由于过度自信引起的冲动消费,我们应该如何纠正和弥补呢?
1. 校准能力(复盘),在“干井”处做个标记,也就是在上次犯错误的做个标记,避免下次再犯错。
2. 多考虑负面因素。多问问自己,如果错了怎么办?我们大多数人被鼓励正面积极地思考问题,这确实有很多充足的理由。但是,如果只考虑事情积极的一面,会让我们对隐藏在某些想法背后的缺点视而不见。
3. 让你的配偶来做校对。如果你有篇文章想找个人做校对,一般的做法是找个在专业上很受尊重的同事,但你的同事可能会和你一样忽略某些错误。所以,把论文给你的伴侣,甚至可以给你的孩子阅读,他们可能发现其他人都难以发现的错误。
4. 对传闻逸事保持高度警惕。卖减肥产品的公司是利用什么方法吸引人们购买他们产品的呢?他们靠的不是统计学,而是个人的成功案例。在做决策时,我们往往更容易对这类生动的信息——比如减肥成功的案例——给予过多不应有的信任。所以没必要对个人案例以及逸事传闻给予过多重视,除非它非常典型。要看平均的情况,别看个别的验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