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在最近开始我不停地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觉察,怎么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同样的模式呢?
听了别人的时间管理课,她大学利用10000小时定律和Smart法则,让自己遥遥领先,拿了23万奖学金买了人生第一辆车,那么我的大学时候又是在做什么呢?论学习时间我比一般的人投入都多,可是为什么我却不可以像她那样,我困惑了!后面我一直在琢磨这个原因,好像有点线索了,我一开始考好成绩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奖学金,对于大学生活没有规划,包括现在的我自己没有任何关于生活蓝图的规划,只是按照自己的直觉在随意地生活。从六个层次来看或许会更加系统一点,我通过环境的转换,哦,别人是在宿舍或者在玩,而我在教室;我的行为拼命学习,别人的行为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别人没有时间形成的能力,而我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我的价值观就是不断学习,通过成绩证明自己,而且是唯一方式,不允许自己有犯错的资格感;我的身份是只做学生,而别人都在探索多重身份;我的使命就是少花钱,而别人使命是通过花钱变得越来越好。而例子中的那个大学生她懂得划分自己的时间,而且还运用了Smart原则,有个参照的标准,清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这个就是100%的差别。
我居然会为自己的犯错而羞愧无比,我会为得不到认同而感到生无可恋,我希望通过孩子的乖巧,先生的上进,妈妈的关爱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感,也就是通过这些让自己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
我甚至开始觉察到这些是带有家族传承的,甚至可以这么说,我们打造的能量圈里面,似乎每个人都吸收了这样的家庭文化,以至于我们很排外,或者对于别人过分地要求,我们需要别人和我们一直这样我们才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觉得他们和自己是有连接的。
关于朋友我也会变得特别功利,觉得哪个朋友会变得特别有用,我会希望得到她的关注,也希望通过这件事来增加自己的价值感,而反过来对于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朋友我会觉得特别厌恶,不愿意多花一分钟时间和他们相处。这个时候我觉察到自己内心恶的一面。
而当得不到别人关注的时候,我会特别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又或者有那么一些些,但是和别人比较的时候,我又会很自卑,为什么别人得到的关注比自己多,难道自己是绝缘体,别人比我漂亮而我没有,别人比我性格开朗,比我面相好,比我身材好,比我情商好,比我身体好……总之这一切的事实在提醒我,自己身上没有一处优点,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那凭什么和别人争,凭什么拿到价值感呢?这个比较有意义吗?为什么会每次不停地无意识地比较。按照阿德勒的观点,他认为这些都是借口,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现实的借口,我们躲在这个借口里面,每次的没有连接和感觉不到自己的重要性的时候都可以说以上的全部理由,它们是一个我认识自己的机会又是一个阻碍,从这一点推断出来的话恐怕我的焦点不应该放在我为什么比别人差而是我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当我们和别人相处觉得对方没有利用价值时候,想一想我们在干嘛?我们在把对方当做跳板,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她,不论她是什么样都允许她,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界限范围内给她帮助和引导。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好人,并且会说,我这么善良单纯的一个人怎么会做这样的事呢?善良和单纯不是我不做某些事或者做某些事的理由,当我把它作为理由的时候就有种道德绑架的意思在这里头。不做好人做自己,其实好人都是虚构的不真实的。
真相都是简单只不过我现在的思维模式真的很混乱,明明简单的思维模式却绕了一圈才明白过来,当大家今天在转发一篇妈妈化装成20年后的样子孩子哭了的文章,虫虫一针见血指出又是大人用自己的恐慌去附加给孩子的事例,但是恐怕没有很多人会看到这一点,大多数人都是盲目转发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