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糖的秘密》学习分享

《糖的秘密》学习分享

作者: wl呀 | 来源:发表于2020-11-28 23:08 被阅读0次

    很多人天天离不糖,特别是年轻人,每天好像必喝一杯奶茶,才能觉得人生完整,当然也是甜品店的常驻客。

    前两天听了suri寇子老师讲座《糖的秘密》给大家分享一下。

    糖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但曾经的糖可以说是很珍贵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曾因牙黑受人耻笑,是因为吃糖;曾经2/3的奴隶买卖都是为了制造精炼糖,而今工业化的发展却引发糖的产量过剩。

    吃糖引起的疾病不仅限于以下这些: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癌症,痛风,高血压,痴呆症...

    不夸张地说,糖的历史,是资本的发家史,是社会的变迁史,也是流行性疾病的发展史。

    今天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一起来了解有关糖的秘密。

    Part 1. 正确认识糖的概念

    化学上的“糖”,指代碳水化合物构成的分子团,正如“碳水化合物”的字面含义,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碳水化合物糖的词根里中文都是-糖;英文都有“-ose”,比如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果糖(fructose)、乳糖(lactose)、蔗糖(sucrose)等。它们都溶于水,有甜味,只是程度不同。

    当医生和学者们提到“血糖”时,他们说的是在血液中循环的葡萄糖。

    生活中的“糖”,通常是指生产过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或高果糖浆。

    蔗糖是我们加入咖啡,茶或早餐麦片中的白色结晶。蔗糖是一种双糖,由一个葡萄糖分子和一个果糖分子连接一起组成。很多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比如面包和土豆,在消化后基本都变成葡萄糖。而果糖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是所有糖中最甜的一种,所以包含果糖的蔗糖才会如此甜蜜。

    高果糖浆于20世纪70年代被引进美国,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大量取代了蔗糖的市场份额。高果糖浆的配方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常见的品种是HFCS-55,由55%的果糖和45%的葡萄糖组成,这个比例在蔗糖中为50%:50%。由于价格更便宜且达到同等甜度的用量更低,高果糖浆被广泛的应用于含糖饮料,比如可口可乐。 这种甜味剂出现之后,食品生产商就开始在产品中大肆添加。

    因为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饿已经不是人们吃东西的主要原因了。那怎么才能让人们吃得更多呢?

    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塞尔日·艾哈迈德(Serge Ahmed)说:就要通过食物带给人的愉悦感。什么造就了食物的愉悦感呢?——糖。自己想下,当你和奶茶吃甜品的时候是不是有种愉悦感。

    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人们终生限制游离糖的摄入量。

    WHO所说的糖,并不包括新鲜完整水果中天然存在的糖,不包括奶类中的乳糖,也不包括粮食和薯类中的淀粉。

    它们包括人类制造食品时所加入的蔗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和果糖等,也包括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淀粉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等甜味的淀粉水解产品。纯水果汁和浓缩水果汁液需要限制,蜂蜜也在限制之列,尽管它们给人们以“天然”和“健康”的印象。

    Part 2. 为什么都喜欢吃糖

    早期的人类祖先没见过这些精炼的糖,甚至到接近现代的时候,糖还是种稀缺珍贵的商品。一直到18世纪,欧洲人把甘蔗引入“新大陆”,并驱使奴隶大规模种植之后,糖才成为了西方饮食的一个常规组成部分。

    1700年,每个英国家庭每年平均消耗的蔗糖量不足2千克,今天美国每人每年的平均糖消耗量已经接近40千克。

    为什么人类对甜食欲罢不能呢?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对此作出了新的解释:人们对甜食的偏爱,并不仅仅是受到大脑的影响。

    首先,“感知糖类”是生物进化的选择。

    在物质不太丰富的时代,我们并不能保证每一餐都获得足够的能量,而甜味传达的恰恰是“高能量”的信息。人体所需能量的50%~70%来自糖的氧化过程。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会对人的大脑产生影响,并间接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

    对甜味的喜好和大量摄入糖分对早期人类存活是至关重要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变得喜欢寻找甜的东西来吃,并且吃了甜的食物会觉得很开心。

    长此以往,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延续下去,就会进化出一个与生俱来的大脑系统,使我们喜欢吃甜食。

    2020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杂志发表研究结果:摄食后从肠道到大脑的糖感觉通路对糖偏好的形成至关重要。

    实验发现,动物即使缺乏甜味感受器,也会对糖类产生强烈的偏好,这意味着存在一种独立于味觉系统之外的糖类感知机制,它可以激励并增加机体对糖类的摄入、利用和消耗。

    也就是说,肠道-大脑轴的糖感觉通路对糖偏好的形成至关重要,甜食在某种程度上最先勾引的是你的肠道。此外,吃甜食所带来的那种欲罢不能的快乐,则是影响大脑和身体结果。

    其次,多巴胺带来愉悦感。

    甜食中的糖分在于人体接触后发生化学变化造成大量的多巴胺,通过不断的吸收与溶解,多巴胺通过血管流至全身,最后刺激神经致使人体产生亢奋状态。

    第三,血糖升高带来满足感。

    人体血糖水平相对较高的时候,情绪更加稳定和愉悦;血糖水平低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烦躁、易怒、情绪低落。淀粉、糖类等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能快速升高血糖,让人产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满足感。

    Part 3. 糖吃多有哪些危害

    如果有人跟你说:吃糖的危害堪比吸烟!更是引起肿瘤的元凶,你会信吗?

    确实,曾有些人把糖称之为“白色毒药”,用“药”这个字来形容“糖”确实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过多的摄入糖,危害确实不小。

    ① 导致糖尿病

    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每天只要多摄入由糖分转化而来的热量150卡,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高出1.1%。

    ②让肝脏变胖

    果糖会加快肝脏细胞储存脂肪的速度,长期的高糖饮食,会导致脂肪像一个个小球一样,聚集在肝脏周围,是“非酒精脂肪肝”的前兆。

    ③加速皮肤老化

    血液中的糖会附着在蛋白质上,会破坏胶原蛋白、弹力蛋白等蛋白纤维,导致皮肤出现皱纹或松弛下垂,招架不住紫外线等的外部侵害。

    ④糖或果糖对痛风的影响

    芬兰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身体摄入果糖后,尿酸会急剧增加,他们将这个过程称为“果糖导致的高尿酸血症”,80年代的一系列研究肯定了这一过程,并发现了其对应的生物化学机制。当果糖在肝脏中代谢时,ATP(三磷酸腺苷)被加速消耗,在一系列反应后产生嘌呤。除此之外,果糖的代谢会产生乳酸,而乳酸会降低肾脏代谢尿酸的能力,间接地继续提高血液中尿酸浓度。

    ⑤高血压

    早在19世纪60年代,德国营养学界的传奇人物卡尔-冯-沃伊特提出:摄入碳水化合物会使身体产生水分滞留,吃脂肪不会。华盛顿卡耐基研究所的营养学实验室主任在1919年确认了这个现象并发表了成果。和我们吃下大量盐分的效果类似,胰岛素会干扰一种名为“电解质平衡”的状态,导致肾脏同时滞留钠和水分,而不是将它们排出去。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的内分泌学家兰兹伯格发现胰岛素使血糖升高,甚至直接导致高血压的另一个机制—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这些胰岛素导致血压升高,诱发高血压的机制,都直接和糖的效果相关。

    ⑥癌症

    从癌症是一种代谢类疾病的观点说,胰岛素和IGF会通过一系列步骤促进癌症产生。诺贝尔奖得主霍华德-特明证明癌细胞的繁殖需要胰岛素,至少在实验室的培养液是这样。

    细胞快速代谢葡萄糖的过程会释放大量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能促使细胞核的基因产生变异的能力。自由基越多,DNA受到的损害越大,就会产生越多的变异。众多的变异可能有一种获得不受身体控制的繁殖和生长能力。整个过程是促使肿瘤产生的正反馈过程,一旦癌细胞产生,胰岛素和IGF会联手发送信号,阻碍细胞自我死亡,促进癌细胞继续生长。

    Part 4. 推荐糖应该怎么吃

    下面提供几条简单的健康生活习惯供参考:

    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应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目前,我国平均每人每天吃糖大约为54克。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营养指南中建议:成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必须控制在当日摄入总能量的10%以下,推荐目标是5%以下。

    以轻体力劳动健康成年女性每日能量推荐摄入量1800kcal为例,10%的总能量就是180kcal,相当于45克糖,如果要把这些糖的量再限制到一半呢,每天吃的添加糖(freesugar)不超过22.5 克。

    45克,听起来挺多的。然而,一旦变成食物,就会显得太少。

    比如说,喝一瓶330毫升的可乐,就能轻松喝进去35克的糖。大部分市售甜饮料的糖含量都在8%~12%之间,真的是一瓶就会超量。

    所以建议大家,日常尽量不喝各种甜饮料。偶尔一次聚会也就罢了,自己不要主动去喝。

    ②直接吃完整的水果。

    榨果汁优先选择果蔬汁,尽量多放蔬菜,少放水果,避免自制果蔬汁含糖过多。

    ③乳酸菌饮料限量饮用。

    目前市面上的乳酸菌饮料都是以健康饮品的形象出现的,而且经常会号称“零脂肪”,但它们也同时存在高糖分的问题,含糖量通常在15%以上。若仅按15%来计算,喝340ml这种市场上中等规格的乳酸菌饮料,就会摄入51g 糖,远远超过了 22.5g。所以我们喝之前记得先认真阅读食品标签上的哦。

    ④如果每天要喝一杯红糖水或蜂蜜水,就最好远离其他甜食、甜饮料,曲奇饼干、巧克力之类最好免掉。女生们喜欢的红糖水也好,蜂蜜柚子茶也好,它们都加入了大量糖,而且还是以美容养颜的名义喝的。其实,养颜的效果不一定能看出来,几大罐的糖倒是实实在在地吃进去了。

    红糖含糖量在90%以上。虽然红糖比白糖含的矿物质多一点,但毕竟糖含量非常高,并不提倡每天大量吃。

    蜂蜜当中含糖量通常在75%以上,它当然也需要严格限量。很多人早上用 1 大勺蜂蜜冲1杯蜂蜜水喝,也会摄入25g以上的糖。

    ⑤喝咖啡尽量少加或不加糖,喝牛奶、豆浆、酸奶不加糖。

    ⑥如果某种产品号称“低糖”,那么要看看它是否达到营养标签上说明的低糖标准(100ml 液体或固体当中的含糖量是否低于 5g)。

    ⑦焙烤食品尽量控制数量。市售甜面包、甜饼干中有添加糖我们都知道,即便是自己动手焙烤,通常配方中的糖也足够多。自己制作面包、饼干、点心可能很有情调,但除非不加糖,否则也不是可以每天放开吃的理由。

    而且这类食物出品后多是主食类,一不小心多吃一口,还得来减重。

    ⑧日常家庭调味也要注意,尽量不要养成喝粥加糖的习惯。除此,有好多家庭炒番茄鸡蛋做菜加糖,银耳汤要加糖,红烧菜为了增鲜提色要加糖等,这些稍不小心,吃进去糖的数量就会十分可怕,最好限制在不明显感觉到甜味的程度即可。

    一辈子不吃甜味的糖,绝对无害健康。因为淀粉就可以在身体当中转化为葡萄糖,足够身体代谢使用。即便有低血糖,只要餐间加一点淀粉类食品也能解决,糖水不是必需品。

    减糖饮食,要怎么吃才容易成功呢?

    关键1. 糖量减少须循序渐进

    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降低糖量,才不会让身体有适应不良的问题产生。另外,减糖饮食应充满弹性,运动量大、用脑过度等的日子,可弹性增加糖量,避免压抑过度而反弹。

    关键2. 适量油脂,蛋白脂增加饱足感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都具有热量,糖类的减少势必伴随饱足感降低,因此蛋白质、脂肪的摄取量应“适量”增加,否则同时减糖又减油(例如吃水煮餐),除了整体满足感和饱足感过低,也可能造成营养不足的问题。

    关键3. 高纤蔬菜作为首选,饱足感更好

    提升饱足感,却不增加热量的方式就是增加高纤蔬菜的摄取。蔬菜的热量低,水分高,纤维高,又能够稳定血糖,可以说是减糖成功的关键之一,建议减糖饮食时,每餐都摄取足够的彩虹蔬菜。

    我想看完很多人都会很惊讶,因为大部分人都是爱吃糖的,并不知道糖对身体的影响这么大,所以我觉得这样的科普文章应该多做,多传播,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少吃糖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糖的秘密》学习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hh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