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观念中,认为教育就是以“要求孩子服从”为基本原则。甚至,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孩子的诸多美德中,最重要的就是服从。
而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发展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让他们能够相对自主地选择需要服从的命令。这种服从就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强迫式的被动服从,而是主动的认可。
主动的服从是建立在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和服从意识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事实上,自我控制力一旦具备,孩子自然就会选择地服从。
从这个角度来说,服从的内涵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个人意志的主动选择。
事实上,服从与生俱来,只不过它由被动转向有意识地服从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与孩子的个性、智力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几乎是一致的。一开始它起源于实现某个目的,而后才逐渐进入意识层次,最终实现有意识地服从。
孩子的这种有意识地服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开始的阶段表现为,孩子会时而听话时而不听话,始终处于反复无常的状态。从出生到1岁,孩子的行为仅仅是受到“目的”的控制。意识在其中能够起到的作用还很薄弱。1岁以后,情况就发生了改变,因为孩子逐渐有了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在这一阶段服从能力的强弱是与他个人能力发展息息相关的。当意识和能力共同进步,并达到某种程度时,一个人才能主动服从。所以,在对孩子提出要求之前,了解他是不是有能力执行我们的命令是很重要的。
3岁以前,孩子只会服从那些符合他们内心需求的命令。由于此时的他们尚没有形成完备的心理和性格机制,所以他们是没有办法主动控制自己的意识和愿望的。只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们才会听从成人的指令。
但事实上,许多成人从自己的逻辑推理角度认为,要想让这一阶段的孩子听话,就必须使用暴力。但他们忽略了一点,此时的孩子既然是依靠正在成长中的能力和意识决定自己的服从情况,那么这种服从自然就会时灵时不灵。因此家长们难免就会认为,孩子的不服从是故意的,于是会对其进行严厉地指责。
问题是,不管是暴力还是指责,这样的行为都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在他某种能力形成的时期对其施加暴力,恐怕是最严酷的打击了。要知道,对自己意识和能力掌握并不熟练的孩子来说,想让自己服从自己的意志尚且不易,要想完全服从成人的指挥,满足对方意志的难度可想而知。
正是因为这一点,孩子在执行成人的指令时,才会显得时而听话时而不听话。
我们成人总是习惯于让任何事都沿着一定规则前进,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也会陷入一个误区:孩子只要明白了某件事,知道了某种规则,他就应该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不仅会犯错,还会范同样的错,而且会经常犯同样的错,那又如何呢?他也不想这样啊!成人也会常常在同一个地方绊倒两次,何况这个阶段的孩子呢?
对此,我们除了正面引导之外,更多的只能是宽容理解和忍耐吧。毕竟,靠暴力是换不来服从的。因为,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靠暴力无法换来孩子的服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