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交流的人,未必同业同行同仁,但一定不能背景迥异、经历悬殊;在讲思维同频、理念统一的当下,更不能三观不合,精神追求天地隔阂。
我这里想说的是,同频交流不只是身份、地位、修养层次等“身之力”相敌,体察社情民意的洞察力、学术研讨的判断力等等“心之力”也得高配。
否则,一场高水准、上档次、大影响的论坛、研讨会都会落入下乘,让文化软实力软而无力,盛会难逢,萧条散场。
文化人、学术人支撑的软实力,自然得商企朋友、金融人士的硬实力支持为佳,但搭台的唱戏的之间的交流不能变成经济决定一切。
交流是文化形态的融合,经济文化毫无例外隶属于文化流、流淌于文化池,有文化品位、文化魅力的产经人士自然有文化实力和学术界、文化界人士比列。
搞坏了的论坛、讲座,少不了钱权实力的操控,离不了滥竽冒充、附庸风雅的渗杂,它们把真正有实力的交流变异为利益互惠、寻租漂白的名利场,无法收场不得不坍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