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刘向有言:书犹药世,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人类的良师益友,传承着社会发展的薪火,浓缩着文明心衰的精华,也无时无刻不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尽管时代不断变革,科技不断发展,读书仍然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未因为历史的发展而改变。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与科技变革的冲击,我们的“读书”似乎也读变了“味”。有人为功利而读书,自然学不深刻,用过即去,只能学到两句空泛之言;有人为辩论而读书,拘于一家之言,限于一方天地,以自己为正统,对不同意见横加批评非难;有人为追求刺激而读书,沉迷网文快餐”,不加深入思考,只能在虚拟时空中发泄自我,既而陷入空虚这种越来越浅薄,越来越无知的读书办法,不仅浪费时间,接受得多了还会影响思想观念,歪曲书本意义。而这样的读书,实在是未能掌握方法,学习辨别所致,在我看来,读书应博采众长,体悟应专心致志。
首先谈谈博采众长,博采众长指读书要并包各家各派之言,正如鲁迅所言:“读书就像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然而”采蜜首先要学会分辨,倘若分不清“香花”与“毒草”,酿出的也就不称之为蜜而是毒药了,因此那些毫无意义,为猎奇、快意、妄想的快餐书本首先要被踢出博取之列,划入未流。而明显毒害思想,散布反动言论的书,自然也不必去看。在辨别的基础上博览,自然便能有所收获,譬如在散文中寻文学之美,在历史中寻兴亡之鉴,在科暗中取科学之真,在奇幻中探想象之穷……只有博步,才能让书中精神积淀于心,逐渐形成自己的体悟。
在拥有自己的体悟后,便可进入“专一”了。这里的专一是指读书方法上的专一,即集中精力,反复体悟揣摩作者心理,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方能探书中之精华。二是指阅读内容上的专一,即在博览的基础上,或依兴趣,或从实际,潜心探求一家一派之言,专心钻研其中要义,待到自己有所领会,再提升到博览之上,横向比较,这种专一如果不建立在博览之基础上,便成了一种浅薄与自大,读书也会陷于偏执与困境,所以,读书首要心态开阔,方可深入研究,这样,酿出的蜜就不会是各种思想之大杂烩,而是真正的,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东西了。
以博览为基础,以专一为保障,读书之滋味,也必然绵长,读书之目标,也必然明晰,希望我们在读书时能真正对其加以运用,让书籍这一良师益友伴我们行过终生!
郧阳中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