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教育,要从小抓起——《悉达多》

读书笔记:教育,要从小抓起——《悉达多》

作者: 花丛 | 来源:发表于2022-04-17 00:05 被阅读0次
书籍封面(来自微信读书)

有句谚语说得好,“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意思是杂草还是小棵的时候,就要趁早铲除,以免影响农作物生长;教育孩子一定要从小抓起,以免走上邪路。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从小就开始注重对孩子正确地引导,对其良好习惯、性格等方面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未来有着极大的好处。

反之,溺爱或过度放任孩子自由成长,不加以约束,对其没有任何要求。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或不懂规矩、目无尊长等没教养的行为,父母也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百害而无一利。

《悉达多》里的主人公悉达多在儿子11岁时,才遇见儿子,并因迦摩罗(孩子母亲)的意外去世,接手养育儿子。

最初,悉达多因为有了儿子认为自己比以前更加富足而幸福。

随着跟儿子的相处,悉达多发现无论自己多么疼惜儿子,多么尊重他、爱他、为他着想,都得不到儿子一点点的亲近和爱的回应。

儿子不仅对悉达多的付出熟视无睹,还对他冷漠疏远、 任性不逊,不愿劳动,偷摘果子。而追究造成这一切原因的是迦摩罗对他宠溺,宠坏了儿子。

直到此时,悉达多才意识到儿子带给他的不是富足、幸福和安宁,而是痛苦和忧虑。

孩子小时候,父母没有给予正确引导,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等到孩子长大了就算再费九牛二毛之力也很难让其纠正过来。

而这样的例子我们却时常看到、听到。

天下第一懒——杨锁。杨锁的父母在他小时候非常疼爱他。在杨锁已经会走路的年龄,甚至都到了八岁,杨锁的父母仍不舍得让他自己走路,还要用扁担挑着他。

等到杨锁再大一点后,其父母再怎么辛苦、劳累,都不曾让杨锁做过一件家务活,不仅如此,看到杨锁模仿大人干活,他们都要喝止。

杨锁父母对杨锁的溺爱,以及不懂得正确引导,使得杨锁最终成为了天下第一懒人。其在父母死后,他自己也因为过懒而被饿死在家里。

可见,父母对孩子小时候的教育有多重要,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甚至是孩子的人生走向。

“衣服要从新的时候爱惜,孩子要从小的时候教育。”维吾尔族的这一句谚语,再一次告诉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给予正确的引导,孩子方能成人成才。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教育,要从小抓起——《悉达多》

    有句谚语说得好,“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意思是杂草还是小棵的时候,就要趁早铲除,以免影响农作物生长;教...

  • 悉达多太子 目录

    悉达多太子 目录 【悉达多太子】1 【悉达多太子】2 【悉达多太子】3 【悉达多太子】4 【悉达多太子】5 【悉达...

  • 再读触动灵魂的书——《悉达多》

    二刷《悉达多》 于2022年3月 【读书笔记01】 悉达多决定离开婆罗门加入沙门(苦行僧),但这很离经叛道,父亲不...

  • 性教育要“从小抓起”

    近日天津家长通过微博求助“在家装了摄像头,拍到孩子和同学在家的一幕开始担心”的话题引爆津门。话题的围绕青春...

  • 上善若水

    《悉达多》读书笔记 在等女儿上舞蹈课时候,重新读了一遍德国作家黑塞的《悉达多》,之前看的一遍基本已经忘得差不多,第...

  • 教育从小抓起

    大宝一早跟我说喉咙痛,还打喷嚏,我马上担心他还能不能跟我去旅游。 他看到早餐有博撑吃又想吃,我跟他说喉咙痛不能吃,...

  • 《悉达多》读书笔记

    乍一看书名还以为是佛陀传记啥的,其实是德国作家黑塞(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编的印度人的故事。 主人公悉达多(...

  • 《悉达多》读书笔记

    书名:悉达多 作者: 【德】赫尔曼·黑塞 译者:杨武能 作者简介: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

  • 《悉达多》读书笔记

    第一部(婆罗门之子) 这个婆罗门沉默无语,久久地沉默无语,直到小窗里星星闪烁,直到它...

  • 《悉达多》读书笔记

    1.但是如果人们唯独不知道那独一无二的、那仅有的重要的东西,那么知道世界所有的一切又有什么价值呢? 2.你的灵魂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教育,要从小抓起——《悉达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kf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