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部分中有一个内容,学习之后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老师介绍了圣贤对学生道的完整论述。学生在古代被称为弟子。即《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是一个学生合理的成长状态,而我们今天的孩子为什么18岁不能自立,22岁不能就业,30岁不能养家,为什么?事物的成长规律完全被打乱,人们没有按照道法自然,没有按照圣贤说的道去培养一个孩子。
孩子首先要"入则孝",就是作为学生的根本,然后他有了这个才能"出则悌",有了"出则悌",他要去完成"谨",于是到了"信",才有了"爱众"接着"亲仁",到最后的时候,他要"余力"要"学文"。这套教育模式它是非常合理的。如果不按这个模式来,我们一定会走弯路。
最近我遇到一个学生,是个十四五岁的初三女生,就读于我们县管理最严苛的一所初中。她最近出现了抑郁、厌学的状况,最近休学在家。全家人急坏了,为此她妈妈不得不参加了家长课堂的学习。
了解之后我得知她的家庭状况比较好,爸爸妈妈是上班族,爷爷奶奶是退休工人。家中爷爷奶奶身体好,又闲着没事儿,不仅把家里的家务活全包了,而且还对自己的孙女、孙子照顾的无微不至,溺爱有加。孙女骑电动车外出游玩骑到半路,车没电了,孙女就把车扔到路边,自己跑回家。然后爷爷会自告奋勇跑去把车推回来。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的生活一直很优越,从小到大都是被照顾的对象。孩子也基本上不知道"孝敬"、"习劳"是什么。除了学校要求孩子做的值日之外,孩子在家里边没有做过什么家务活。直到孩子休学在家,大人才开始着急。爷爷奶奶就是不理解为什么大人辛辛苦苦把家里所有的活都干了,小孩子什么都不用操心,要什么有什么,就只负责个学习,怎么到现在咋就连学校都上不了呢?大人多次催促,孩子迟迟不动,百般推拖。最后孩子被逼无奈,干脆出逃,跑出去找同学玩不回应。爷爷气极,下了最后通牒:如果还不去上学,这个家你就不要再回来了!孩子终于胆怯了,向妈妈求助(妈妈通过学习,已经明白接纳孩子的重要),妈妈只好把她送回了姥姥家。
孩子姥姥家在农村,家境比较一般。姥姥也六七十岁了,农村人没有退休工资,姥姥那么大年纪了仍然闲不住,有空还去地里去帮别人干活挣钱来减轻孩子的负担。但家里家风比较好,小孩子到晚上必须要按时交手机,按时睡觉。舅舅对孩子管的比较严,与她同龄的表弟学习非常刻苦,胳膊骨折了,仍然兜着胳膊坚持到学校学习,不舍得落一节课。大姨生病了,却舍不得花钱去治疗,要把钱留下来给上大学和高中的孩子交学费……
妈妈把她的情况跟姥姥、舅舅、大姨们都说了,然后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动声色在家里边对她进行各种生活教育,也会带领她参加各种农业劳动或家务劳动,跟她讲讲她妈妈小时候多么的勤快,能干各种农活,十岁就会包饺子等。抽空就跟她谈心,谈谈生活和人生,谈谈家里的亲人等。渐渐的,孩子的心打开了,变化了。姥姥给她掏零花钱,她死活不要,说姥姥挣钱太不容易了,我不忍心花她的钱。说自己现在才知道,原来每个人生活都那么不容易……。
今天上午,她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她已经告诉大家,她这周日就要去上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