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老师说自己是学生的亲妈,女儿的知己,中国好老师。从这份自信,就可以猜出,这一定是个牛老师。

我也上网查了一下有关于史老师的资料。史老师在2016年9月开始就在喜马拉雅上讲授课程了,粉丝千千万。这个和我一样十九岁就登上教坛的老师,因为热爱阅读,不单单是自己读书还给学生读书,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在20多年前,她这种特立独行的方式被视为不务正业,尤其是这样的坚持,并没有换来第一届学生的好成绩,她就更加成为了众矢之的。但是她坚持着自己内心的声音,用阅读改变着自己的行走路线,也改变着学生的命运。她讲到自己最初用钢板和蜡纸给孩子们印诗歌的情景,也勾起了我对自己最初工作的那段日子的回忆。
“强国先强智,强智要强师”,听了史老师的分享,最大的一个感受是,自己的文化底蕴太差,自己的阅读量也太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好好积累了。
就如史老师说的那样: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不用落后的老办法读书了,借助信息化技术,借助于我们的网络平台,就可以带着孩子们跟随优秀的团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了。在社群里,我们还能够及时交流读书后的感受,接下来就让我们的孩子从阅读《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开始吧。我也要开始进行专业化的学习了,重温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所有一起走过的路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史金霞老师从教学第一天起,就把阅读,诗歌,音乐等引进课堂。她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然后静等花开。多年来她一直坚持一课一读,就这样慢慢的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润物细无声的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我下了一颗爱阅读爱思考的种子。她的学生毕业13年后在北京开了《书吧》,自己动手建立属于自己的书屋,实现了自己高中时代的梦想。她的女儿从6—17岁用300多首诗歌记录生活和学习。所有这些都因为她在孩子心中播下了阅读的种子。
她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给每一个孩子展示自己的平台。她总能发现孩子身上的童真童趣,她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所有孩子的舞台,而不是几个优秀学生的独角戏。她和孩子的阅读过程从最开始的老师给大家读,到后来的每个学生在她推荐的书目引导下自己读书,在开学初每个人在班级读书汇报会上展示自己的收获,自己制作PPT,自己展示。孩子就这样在阅读中,在展示中不断增加自信,慢慢的喜欢上了学习。因为坚信阅读的力量,所以高三的最一节语文课,她也可以淡定回顾高中三年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的经历。
史老师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孩子热爱生活,追求梦想,勇于独立思考。这个礼物胜过一切金钱,胜过一切。如果我们单从技术层面教书,我们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好老师。真正的教育是要关注人的成长,关注孩子的心灵。作为教育者与其说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不如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去追求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的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模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