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2017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而小编的心情却好不起来,这两天回到家才发现,家里小一辈的孩子里面真正喜欢学习的寥寥无几。一位远亲家的孩子初中都没有毕业,现在已经到工厂里去打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没有学习天赋。在农村,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尤其是村里几个大学生毕业后只能在家待业的现实让他们有个错觉,既然花那么多钱读书都找不到一个好工作,那为何要花那些冤枉钱呢?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当前的教育回报率是最低的。尤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中之前的教育都是义务教育。如果最终考不上大学,那么高中三年的学习对很多人都是毫无意义的,这时的教育回报率甚至是负数。相关调查显示,重点大学的回报率是最高的,甚至是普通大学的5倍以上。而农村的寒门子弟,真正能考入重点中学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就是当前存在的现实,也是农村里教育无用论盛行的根本原因。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而通过近些年的高考数据才发现,近30年我国重点高校生源已然有了重大的变迁。以北京大学为例,2000年之前北京大学每年录取的学生里面寒门学子占据了大约30%。从2000年以后,这一比例一直在缓慢的下滑,到2017年这一比例甚至不到一成,其中还包括寒门子弟特招计划里的名额。如今考入重点大学的寒门子弟鲜有同乡,他们似乎都成为了极为幸运的那个人。更多的寒门学子就读的是普通高校和专科院校,这些院校里寒门子弟的比例甚至能够达到70%以上。而在重点大学里,父母是公务员、中产阶级的学生人数是寒门学子的20倍以上。
就像清华大学学子典型画像里描述的那样,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多为城市学子、父母为公务员或教师、至少是中产阶级。而去年北京大学文科状元熊轩昂的一段话一直回响在我的脑海,能考入清华、北大这类顶级名校的学生都是那种家境优越、在北京这类大城市读书、重点中学的学生,他的这一说法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而相关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结论,2014年厦门大学教育学院对全国34所重点高校生源进行研究发现,寒门子弟考入重点大学的比例比10年前下降了7.9%。这一数据相对来说还比较保守,事实还严重的多。
寒门子弟考取重点大学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集中。就拿河北省为例,作为国内知名的教育大省,河北省高考学子的超高分数是很多省份望尘莫及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一所衡水中学,这所全国知名的中学几乎集中了全省最优秀的师资。每年由衡水中学考入清华、北大的名额,占据河北全省名额的35%以上,这几乎是很难想象的。所以民间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考入衡水中学就意味着一只脚步入了重点大学的大门。农村地区的孩子,想考入重点大学,前提是还必须考上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否则几乎是不可能的。
寒门学习的减少还和大学的自主招生有极大的关系,当前通过裸考进入清华、北大的比例甚至不到总录取人数的30%。剩余的多数都是通过降分的方式来录取的,降分的原因很多,包括奥赛、外语、自主招生等等。而自主招生俨然成为了考入重点大学的必由之路,自主招生的考题现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知识都是寒门学子根本接触不到的。凭借裸分考入这两所大学的比例越来越小,那意味着寒门学子的上升通道在变得越来越窄。当前的教育竞争已经提前化,一环紧扣一环,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都已然成为了一条必由之路,而如此长的竞争环早就让那些低收入家庭被排除在外了。而伴随着高校扩招,一部分寒门学子也考入了重点大学。而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就又成为了:在如此高昂的房价之下,毕业后如何依靠自己去改变家庭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