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知识笔记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知识笔记

作者: 爱读书的小海盗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23:52 被阅读0次

1. 《孙子兵法》主要是讲以强胜弱,而不是讲以弱胜强。

2. 华杉认为,孙子兵法里的“计”并不是计谋的意思,而是通过客观分析提前计算出胜败的概率,也就是“计算”。孙子的本意也并不是提倡我们要多用计谋、耍小聪明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而是提倡我们在开战前多计算,用概率分析定胜负。赢的概率大,我们就打;赢的概率小,我们就别劳民伤财了。

3.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意思是真正会打仗的人,他们的功绩都是看起来很平常的,根本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和曲折离奇的故事,都是靠自己的实力去碾压对手。真正的胜战,看上去是平淡无奇,没有故事的。因为在开战前胜负就已经分出来了。

4. 五事七计:孙子兵法里提出的衡量自己和衡量对手的参考指标。

五事:“道、天、地、将、法”,分别指政治、天时、地利、将帅素质、军事体制等五个方面。

七计:就是问自己七个问题:这次出兵是不是合乎道义?带兵的将军有没有本事?天气和地理环境怎么样?军队有没有规矩?武器和对方对比谁更强?士兵平时有没有经常操练?军队奖惩机制是不是很明确?

5. 孙子认为,很多时候等待都是最好的策略。孙子兵法很多内容都体现了等待的重要性,很多时候,等待比进攻更重要。

6.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三个人讨论如何让一只鸟叫,织田信长说:“不叫就把它杀了,看它叫不叫。”丰臣秀吉说:“不用杀,叫就给点奖励,不叫就给点惩罚,这样肯定会叫的。”最后问到德川家康有什么好办法,德川家康就慢悠悠地说:“什么都不用做,等着就行了,它是一只鸟,早晚会叫的。”

三个人里面,德川家康作战不一定最勇猛,但最有耐心、最能等。结果就是,德川家康活的时间最长,而且最终统一了日本。

7.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善于打仗的人,都是先管好自己,把自己防守得严严实实的,摆出一个不可战胜的形,然后再等待时机,攻击敌人。你自己能不能被打败,那是你的事,别人能不能被打败,那得看他们有没有给你机会,有没有失误。如果别人是无懈可击的,那我们是没有办法取胜的,这时候能做什么呢?只有等。等什么呢?等对方失误,等待形势变化。

8. 华杉认为,孙子兵法的出发点不是以成功为前提思考问题的,而是以失败为前提。假如孙子开始做一件事儿,他会先假设,这个事失败了会怎样,然后所有的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和决策,都开始围绕如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而展开,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想办法取得成功。经营公司、创业跟打仗很相似,也要以失败为前提进行思考,先能避害,才能趋利。

9. 实际上,不出手并不是不作为,这是积累、蓄力的过程。等待自己的力量慢慢壮大,等待对方出现失误,等待形势的变化,只要一有机会,果断出手,抓住就打,一击决定胜负。这就是等待的价值。

10. 行行出状元,在一个专业里专注,坚持,五年成专家,十年成权威,这也是守。守得住一个领域,守得住一个位置,就总能活在他人的想象之外。

11. 动于九天之上的人,根本没有觉得自己在和谁竞争,只是那些被他带起的风刮倒的人,自己觉得自己的东西被别人给抢走了。

12. 市场环境本来就没有义务帮助创业者,所以在创业时,先能避害,才能趋利。因为利益今天没有了,明天可能还有,但是致命的伤害却有可能让我们输掉老本,彻底出局。

批注:

孙武用兵实际上是非常保守的,很多时候,保守才是最好的获胜策略。曾经有人问一个常胜将军,为什么他总是能打胜仗。将军说这是因为他不打会败的仗。是不是等于没说?当然不是。你的军队只有一万,对方是十万,这个仗还怎么打?当然是能跑多远跑多远。他之所以为常胜将军,不是因为他不会打败仗(面对实力的巨大悬殊,常胜将军也会输),而是他知道会打败仗的话就不去打。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孙子兵法》不单是一部兵书,里面的很多句子都是普世的原则,适用于各行各业,常读常新,发人深省。

我记得自己高二那年,每周一、三、五的语文早读课,别人都在背诵课文,而我拿着一本《孙子兵法》大声朗诵,以至于现在还能脱口而出其中的很多句子,甚至大段大段背诵。感谢我那时的语文老师,没有对我的行为进行制止。抱歉数学老师,每次在走道里都会听到我的不标准川普,真是难为你了。

因为你们的包容,从那时开始,我就从《孙子兵法》获益良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知识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qc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