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基于个体体验活动的产物,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之中形成的。因此,学习者是“活动式探究者”“意义和知识的建构者”。而“档案袋评价”正是把握“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执迹”和推动“学习网络”的有效手段。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特质
1、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推行“档案袋评价(Portfolioassessment),这是一种旨在把握每一个儿童学习的评价。这里所谓的“档案袋”是指针对某生从事的学习活动,旨在用于其评价、信息与表彰以及回顾学习过程而收集的“收集物”—作品与工作案例。这样,“档案袋评价”大体有双重含义与作用。一是归纳学习者的学习、表现与交流及学习者自己编辑制作的作品;二是对于学习者与教师来说是进行多元评价的素材。
2、“档案袋评价”之所以应运而生,大体出于两个原由。一是对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回归基础”运动中过分的“标准测验”学力竞争的一种反思,作为替代性评价的一种摸索;二是寻求儿童“理想学习”和“真实学习”,以替代扭曲了的应试教育的一种尝试。
二、教育评价观的转换与档案袋评价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文献中“评价”(assessment)替代了“评鉴”(evaluation),成为频繁使用的术语,这意味着教育评价观的根本转换。所谓“评价”,是指在复杂的连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旨在做出更好的判断而收集、解释和利用信息。评价是基于师生“进行中的对话”,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共同围绕评价所得的信息相互对话的活动。这种评价的特质是:从广阔的脉络与范围来把握学习者的学习;关注学习者各自的差异;学习者拥有自我评价的目标;学习者对于学习的进程做出自我评价;描述优劣得失;学习的评价与教学一体化
2、“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从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评价方式,集中体现了上述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它作为“等级化”“分数化”评价的一种替代,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它的优势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这种评价方式着力于收集显示某学习领域里学习者的努力与进步的作品,调查每一个学习者获得的经验及其疑问和兴趣,探究各个时段的学习过程,通过编制“成长档案”,来把握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轨迹
3、档案袋评价的档案可以分三类。一是学习者用档案。可以明示每一个学习者的内在的脉络和学习的轨迹,是学习者自身的东西,构成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资料。二是教师用档案。如何培育学习者的目标以及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教材、素材,班级学生的资料与摘录,自我评价的资料。三是共同档案。记载有关每一个学习者的老师、同学伙伴、社区人士、家长等的思考与愿望。通过相关人员共同制作的共同档案将成为激励学习的场所,信息交换的场所,也就成为维护和推进学习网络的媒介。
三、档案袋评价与“7P模式”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计划、选择、反思的过程,一种把握学习者学习轨迹、推动“学习网络”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种质性评价有其巨大的生命力。
1、作为一种质性评价,有以下特质:
一是培养和把握学习者自身实力的评价。 二是把握学习者在“现实脉络”和实际生活情境中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三是描绘学习者“真实的学习过程”的评价。 四是有助于培养每一个学习者自我评价能力的评价。 五是成为同其他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对话和沟通的资料,有助于合作式信赖关系之培养的评价。六是这种评价并不是游离于“教学”的,而是整个教学的一部分。是“实作评价”与“真实评价”。
2、 “7P模式”:(发达国家发展的一种质性评价和评价技术)
“档案袋评价”——书面案例中所保存的学习者的作品、评价卡、收集的资料、作为活动记录的照片和记录等。表现学习者学习的深度、广度和过程的情形。也有译为“作品集锦评价”或是“成长档案评价”。 “剖面评价”——根据各个单元所要培养的能力,而准备若干项目作答并加以评分,其结果用剖面图显示,由长短的直线或起伏的折线,显示个体之间的个别差异、也可看出个体在本人在各自能力上的差异。 “实作评价”——主要运用观察法,评价演技、实验、观察、讨论、发表之类学习者的具体活动(实作)的评价。 “过程评价”——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兴趣爱好、同朋友的合作性、课题意识的深度、学习的充实感等等,用5级积分加以评价的方法。 “产品评价”——围绕学习者的“最终成果”——作文、报告、劳作、模型、绘画、雕刻、CD和网页、乃至烹饪和建筑作品的评价。 “项目评价”——以综合主题为中心,就项目的设计与管理状况进行的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助于培养自律的策划实践能力。“品格评价”——以年表形式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分不同视点加以评价的方法。
新一轮教育改革,尤其是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两依据一参考”之“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即使突破只凭考分,“一考定终身”的质性评价。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以及对学习的导向目标上,“7P模式”值得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