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随笔精选录
说说沪剧(一):阿必大回娘家

说说沪剧(一):阿必大回娘家

作者: 艾冰台 | 来源:发表于2020-05-02 05:29 被阅读0次
    剧照(最左侧是婆阿妈,中间是婶娘,右边就是阿必大)

    沪剧是上海本地的一种戏曲,以前也称之为滩簧,唱沪剧也称之为唱滩簧。戏曲讲究唱念做打,这主要是对京剧来说,对于沪剧其实主要是唱、念和做。既然是本地的戏曲,唱就是用沪语来演唱,念白也都是沪语。以前的老演员,很多都是郊区出身,那郊区方言功底也很扎实。

    小时候和奶奶一起住,几乎每天晚间吃晚饭时,都陪着奶奶一起收听沪剧的名家名段。印象最深的有《芦荡火种》《鸡毛飞上天》《庵堂相会》《卖红菱》《阿必大回娘家》《碧落黄泉》《雷雨》,后面还有新人(茅善玉、孙徐春)表演的《璇子》(金丝鸟)、《逃犯》(昨夜情)等。有些段落听多了,自己也会随着节奏吟唱。曾经有一年学院年会自己就唱了一段(昨夜情)。

    母亲识字不多,有时看电视普通话也听不大懂,但对于沪剧却听起来津津有味。在那么多剧目中,她最喜欢的是《阿必大回娘家》,这曲目内容太贴近生活了,里面的主要人物就三个。一个是婆阿妈(婆婆)是石筱英饰演,婶娘是丁是娥表演,主角是童养媳阿必大由孙帼华表演。剧情很简单,童养媳阿必大(父母早亡)在婆家受到婆阿妈的虐待,吃穿住都受到非人待遇。吃的粥是馊的,住在柴间,穿的破破烂烂。阿必大滴哥哥曾上门为妹妹打抱不平,可也被那婆阿妈(绰号雌老虎)呛声骂回。最终婶娘出马,和那个婆阿妈唇枪舌剑,甚至用上了全武行,为阿必大讨个说话,把阿必大带回娘家。

    整个剧情的进展分为四段:婆阿妈独白,介绍了一家的基本情况,包括自己儿子(三寸丁)个子矮小,去上海白相的轶事,诸如坐的车是电车(铛铛车)还因为身材矮小而逃票,去大世界照哈哈镜。这一些生动描述了老上海的基本概貌,农村孩子没去过市区就明白市区街道上有什么,大世界里有什么。

    第二段是阿必大独白独唱,自己在干点啥,吃的是啥,受了哪些苦等等。第三段哥哥前来探望妹妹,看到妹妹的处境想和婆阿妈理论,却说不过婆阿妈的利嘴,落荒而逃。最终的高潮好像是游戏里的决战天际,婆阿妈和婶娘的高手对决。场面上的斗智斗勇,语言表达上的棍棒相加,以及到最后的动手动脚,婆阿妈都斗不过婶娘的伶牙俐齿和文治武功。对双方的绰号也是亮点。婆阿妈是雌老虎,说明她很强势,村里人对她都是谈虎色变。而婶娘是一个寡妇,在农村都有“寡妇门前是非多”一说,没有好口才如何在农村立足、生活?绰号是“独干子”。在沪语里有另一种谐音叫“毒尕技(音)”,貌似也是不怎么文雅。按照方言来说,这两个都是“强人”,所以最后一场戏真的是精彩纷呈,听的人交口称赞。

    当年除了听收音机,沪剧剧团还会到各个乡镇巡回表演,也不用买票,拿着自家的条凳当座,你听着看着就好。看到活生生的婶娘斗婆阿妈,那场面至今难忘,那掌声,呼喊声不绝于耳,看的就是比听的过瘾。这部戏也活生生再现了旧社会童养媳的艰辛,贫穷人家的生活不易。特别接地气,很受农村老百姓的欢迎。一声声“必大,必大,咋死户式!”  ,”哎,婆阿妈!”就会把人带到那个时代。如今剧中的表演艺术家都已作古,只能在网络上搜寻她们的表演唱段,听来滋味百感交集。

    可如今的沪剧还能有当年的辉煌吗?还会有新时代的阿必大回娘家吗?真心期待。

    2020.5.2晨起草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说沪剧(一):阿必大回娘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sh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