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对匮乏的恐惧才是阻碍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
——《人口论》究竟在讲什么?
这个星球上其实没有什么新鲜事,至少在马尔萨斯写《人口论》的1798年是这样的,当年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及全球,并且雄踞世界霸主地位长达三个世纪。
两百多年前的荣极一时,和今天的世界格局相比,恰好应了中国那句老话——顷刻兴亡过手。
在当年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难掩英国伦敦日益刺鼻的雾霾,难掩英国国内日益尖锐的社会分化和阶级矛盾。
彼时彼刻的兴衰,多么像此时此刻的冷暖。
前所未有的繁荣,当然伴随着前所未有的难题,马尔萨斯通过他相对严谨的论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阐明了“人口周期”背后的秘密。
两个基本共识
食欲不灭,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性欲不灭,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并且会保持现状。
两个速率
人口在无阻力时,以几何级速率增长。
土地生产生活资料,以算数级速率增长。
一组矛盾
人口增值的能力无限大于土地生产生活资料的增长能力。但自然法则之下,人口增值力和土地生产力必须趋于平衡。
论证过程
实证案例1:美国在独立战争之后,土地辽阔,人均占有生活资料变得非常富饶,民风纯粹,早婚(当时男性18周岁,女性16周岁结婚非常普遍)现象非常普遍,据统计,美国独立之后,人口以每25年增加1倍的速率在增长。
因此,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
一国的土地总量是有限的,农作物的增产能力也是有极限的,假设因为尽可能的改良政策、技术、开拓土地,那么该国的土地生产物在第一个25年,可能会增长1倍,但是第二个25年,有可能增长4倍吗?
土地产物如果按照指数级增长是什么概念呢?假如一亩地今年种植袁隆平高产水稻,亩产1000斤,25年之后这一亩地必须达到亩产2000斤,再过25年,亩产要达到4000斤,再过25年,亩产8000斤,再过25年,亩产16000斤……
答案非常显然,事实上第一个25年增长一倍都无法实现;因此土地生产力不可能以几何级数率增长,而只能以算数级速率增长。
土地生产力妨碍人口增长的作用力
不断增加人口是人类的本能,这使得人数的增加抢在生活资料的增加之前,必然导致原本只够维持700万人口的食物,变成需要维持750万或者800万人口,因此必然导致贫穷,必然有人过更低劣的生活。
有趣的是,马寅初先生认为马尔萨斯的这个贫穷理论,只是资本主义剥削工人阶级的遮羞布。
人口增速超过土地生产力,导致劳动者人数大于市场上所需职业的比例,也即是劳动力供大于求,从而导致劳动的价格降低,但同时,生活必须品的价格却因为物产供小于求而上涨,劳动者为了增加收入必须做更劳苦的工作,或者被迫延长工作时间。
如此一来,结婚的妨碍,以及抚育家庭的困难持续增加,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人口增加便会停止,甚至出现负增长,直至生活资料的增长与人口保持相应比例,劳动者的处境才能得以改善,生产资料对人口的限制力才得以放松。人们的生活水平,幸福指数也随之起起落落,循环往复。
繁衍后代是人最基础的本能,这是基因层面的本能,但是人的理性却妨碍他们生育,因为理性告诉人们孩子太多将会面临挨饿的危险。简言之,贫穷是限制人口增长最为关键的因素。
为什么单纯的货币救济无法消灭贫穷?
论证案例2:英国《救贫法》征收富人每磅18先令的救贫税,设立养育院,救济极端贫困人口。英国在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之后,每年征收高达300万英镑的救贫税,但结果却是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贫民间的穷苦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英国民众普遍认为,有人贪污了救贫税,或者挥霍了救贫款。
那么政府救助的失灵,主因到底是不是腐败呢?马尔萨斯给出了他的分析,一个国家人口增加,而食物不按比例增加,必然会导致贫困。
若干年之间,一国的土地生产物总量,包括食物总产量相对固定,在不增加食物产量的情况下,转移给贫困人口的救助金,全部用来购买食物和生活必需品,这些分散的货币抬高了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换句话说,转移给穷人的救济款,被局部的物价上涨抵消了,这就导致依旧只有头部人群才能享有足够的食物,贫困最终无法被改善。
因此,在不增加生产力的前提下,采用单纯的货币手段救济贫民是无效的,因为此时,增加的货币只会按比例稀释劳动的价格,进而导致贫困人口陷入更严重的贫苦。
限制人口增长的因素还有哪些?
战争,世界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欧洲人口锐减,第二次世界大战毫无悬念的直接造成全世界人口锐减。人性之恶,通过战争和杀戮被无限放大,直接屠灭人口。
疾病,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不卫生情况加剧,人类群居的生存环境恶化,增加了传染病发生大面积传播的概率,造成人口的减少。远的比如,17世纪欧洲的黑死病作为一种大自然的恶,导致欧洲人口锐减数千万计。近的比如,非典型肺炎,埃博拉,等急性传染病无情的剥夺生命。
自然灾害,地震,海啸,洪水,火山活动,火灾,极端天气,虫灾,等自然灾害同样有效的妨碍人口增长。而且自然灾害通常不仅仅直接造成人口损失,比如有些极端气候现象,对农业生产造成长远影响,粮食欠收,引起饥荒,进而导致人口锐减,比如电影《1942》中描述的饥荒,导致河南省人口锐减。
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呈现负增长?
社会财富的增长,并没有增进劳动阶级幸福的比例。英国的财富增加了,但是维持劳动的基金,没有成比例增加。在中国,虽然制造业发达,社会财富大幅度增加,但是贫民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马尔萨斯认为农民转向制造业不利于人口增长,因为制造业虽然增加的社会财富,但是维持劳动的有效基金没有随之增加,因此农业国通常比商业国的人口增长更快。
案例3,马尔萨斯研究指出,中国在康乾盛世期间,全国土地已经达到充分耕作的状态,国家达到充分富裕,人口维持在3-4亿的合理区间。后来发现,发展对外贸易既没有增加国家财富,也没能增社会福利,也正是因为如此,清政府顺手锁上了国门。
人类避免痛苦的本能远大于追求快乐的本能,假如增加生育会加大生活困苦带来的压迫,那么对未来生活的悲观预期不断强化的过程,就是有效降低生育意愿的过程,也就自然达到了限制人口增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英国·马尔萨斯《人口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