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朋朋精选
《万历朝鲜战争全史》作者: 朱尔旦

《万历朝鲜战争全史》作者: 朱尔旦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21-02-27 00:00 被阅读0次

。。ISBN: 9787513932318

。。内容简介 。。

万历二十年(1592年),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初步统一日本,就迫不及待地倾全国之力发动侵朝战争,试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大明。朝鲜不能抵挡,短短月余便丢失汉城、开城平壤三都,战火烧到中朝边界。关键时刻,明神宗派大将李如松出师东征,抗日援朝。最终,这场历时七年的大规模国际战争,经过一系列明面上的厮杀与暗地里的角逐后,以日本全面撤出朝鲜为结束。

这场战争不仅对中、日、朝三国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导致了东亚国际关系的重新组合。本书广泛运用中、日、朝三国史料,详细介绍了万历朝鲜战争中发生的战斗、对峙、谈判以及各方盘算,力图以全景式描写还原每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将这场战争的始末与本来面目完整呈现给大众。

。。精彩短评:

#  作者收集三国史料罗列陈述而成一部战史,史料丰富,行文也较为枯燥,并不好读。丰臣秀吉以一己之欲,扬兵二十万渡海,欲先取朝鲜,后灭中华。朝鲜军望风而溃,毫无抵御之力,于国破之际告急于明。明军过江入援,败日军于平壤。日军南走,李如松轻敌深入兵败碧蹄馆,明军亦失锐气,双方遂起和谈。神宗、秀吉日日但接军报曰“大捷”二人对前方战况皆不知实情,故日方七条要求明廷不予,秀吉怒无阶可下,再起战事。丁酉再乱丰臣秀吉已无往日雄心,明军在朝有众十万,占据战略主动,日军仅缩于东南一角,无力可伸。然明军将领指挥失当,丧师蔚山,未能从军事上战胜日军。不久秀吉死,日军东撤,朝鲜战火遂熄。“属者东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隶,敢发难端,窃据商封,役属诸岛。遂兴荐食之志,窥我内附之邦,伊歧对马之间,鲸鲵四起。”跳梁者,虽强必戮。

#  朱尔旦的《万历朝鲜战争全史》一书 顾名思义 突出一个“全”字 内容详实 事无巨细 虽多是史事陈述 但大量使用中日韩三方史料 史料丰富 并在史料对比的基础上 初步进行考证 至于 史识上并未看到过人之处 总之 看得出 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 后觉者可以将其作为史料索引 并在其基础上做更近一步的研究……

#  本书基本上能结束网络上关于万历朝鲜战争里大部分战役的陈词滥调。仅凭里面极丰富的日本史料就值五星了,这些日本史料绝对是作者花了大力气收集的,作者用这些日本史料补充了大量的战役细节,明朝和朝鲜相关史料也几乎全部囊括,作者在书中用到的史料实际上远比书末列的参考文献要多。不过书中关于南明乞师日本有一处小错,都督“崔芝”应为周鹤芝(他的名字在史料里经常被讹写成周崔芝),参将“林高”应为林籥舞。

#  新年看完的第一本书,之前从各类读物中也了解了这场战役的情况,但是都不太详细。这应该是我看过的关于万历朝鲜之役最最全面的书了,引用的史料非常丰富,作者也秉持了客观中立的态度,并不偏袒三国中的任何一方。想要详细了解那段历史的话,看这本书就对了,还有就是,战争间隙的谈判,真的是太精彩了。最后以万历皇帝的诏书中的一句话总结该役的意义“若使弱者不扶,谁其怀德?强者逃罚,谁其畏威?”

#  我关注这本书很久了,还参加了众筹,去年年底收到收藏版(只有纸箱没有书皮这个事要吐槽一下),今日刚刚读完。在阅读过程中,就有很多话想说,不过还是等到今日读罢后,再慢慢整理思路。

      我对壬辰战争的了解,最初来自于初中一个每天上课看《明朝那些事儿》的同学。没想到,现在竟然半只脚踏进了这个领域的研究。曾有研究生同学问我,不就是一次战争么,至于投入这么大精力去研究吗?我的回答是,它的魅力不在于战争本身,而在于各方记载的千差万别,乃至南辕北辙。这既是学术界面临的主要困难,也是历史爱好者的争论所在。随着“明粉”、“日本战国粉”与大量军事史爱好者的出现,对壬辰战争的争论层出不穷。这种争论,不仅存在于中国,也成为了当今东亚三国民族主义的一个火药桶,尤其以中韩两国最为严重,两国网民围绕着李舜臣到底起了多大作用,明军有无屠杀朝鲜人民,粮饷供给不足到底是谁的责任,碧蹄馆之战到底是谁赢谁输,朝鲜义兵有无对日军实际打击等话题,进行了大量的情感宣泄。各国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充斥着民族情感,我曾亲眼目睹两国学者各不相让,以致于延迟一小时才吃上午饭的场面。(因为饿了,所以印象很深)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的出现,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下面我从学术研究的视角,进行几点评价:

        第一,虽然我自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但我认为,历史研究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尽可能精确地确认史实,然后才能去谈问题意识,否则定会漏洞百出。历史爱好者并不会在乎问题意识,但他们对“真相”的追求,是远高于研究者的,至少在壬辰战争研究领域里是这样。本书几乎穷尽了中、日、韩、欧四大类史料,对战争的各个细节做到了近乎庭审记录一般的细致描写。稍微过分一些说,无论是一手还是二手材料,壬辰战争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有不同的记载。作者把各种记载尽数排列,加以甄别,谁真谁假,一目了然。在资料的占有程度上,不仅是国内学者难以望其项背,即便是主流的日本专著,也多有不及作者细致之处。我相信本书也一定有许多“硬伤”,限于学力,我太能挑的出来,希望有基础更好的学者可以指出其中的问题。不过在这里也要强调一点,国内已经有学者正在利用日本战国时期的各种侯文体材料进行研究,只是尚在起步时期,并不能说,作者找出了一些从未被中国人发现的资料。

        第二,作者掌握了相当多的中日两国的学术观点,并有目的的在书中与学者对话。盲目相信、或盲目忽视前人研究,是历史爱好者的通病,这也是许多专业人士对历史爱好者诟病的地方。本书在利用前人研究方面,与学术界的方法并无二致,该引的引,该驳的驳,所以专业研究者应该正视本书,不应该因为本书没有遵守学术规范,就断然否定本书的学术价值。但正因本书没有遵守学术规范,仅标书名,研究者想要了解史料与观点的具体出处,会比较费时,书后的参考文献,也未将书中引用的资料尽收其中,这给专业研究者利用本书造成了不便。另外,本书较少利用韩国学术界的成果,作者或许不懂韩文。

        第三、本书并没有采用传统通俗读物的单线叙事,而是将同一时间段内各处发生的大小战事,尽数叙述。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行长与清正突入北方后,“八道国割”在南方各道是如何进行的。我看的书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全景叙事中,专门提到这些内容的。作为一部通俗读物,本书的文字水平还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保持学术性的前提下,能更有可读性与文学性。(我的文笔还不如作者呢,不过我看过比作者更流畅的文字)

        总之,我给本书的评价是“通俗作品中的盖棺定论之作,学术界必须参考的考证巅峰”。为了写好毕业论文,这书寒假肯定要寄回家了。期待有更多的中国专业研究者可以在本书的帮助下,少犯史实错误,多出扎实的研究成果,早日在被日韩学者把持的壬辰战争研究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关注朋朋不迷路,发送简信交流更便捷;

更多书单 信息,点击简书个人主页查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历朝鲜战争全史》作者: 朱尔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an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