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释义:
天地视万物与草扎成的狗一样,没有贵贱分别。所以天地对待世间万物是一律平等无私的。圣人的眼中,百姓与草扎成的狗一样,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所以圣人对待所有的百姓是一视同仁的,不会有分别心。天和地之间,不就像一个风箱吗?虽然中空但永无穷尽,越鼓动风量便愈多,生生不息。政令名目繁多反而会加速国家的败亡,不如保持虚静。
感悟:
“天”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个范畴。古人惯于把天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并往往赋予天以人格和宗教方面的涵义。
读这一章深刻感受出“虚用”的主旨意义,与前面几章相连,都是在宣传“无为”。引领我们为人处世要遵循天道至人道,由自然而社会,要有“无为”精神。要想做一个“无为”的管理者,面对一切事务就要不讲仁慈,不随便发表议论,要随万物的发展而自主成长,要全面体现出“无为之治”的大体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