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作者: 覚明 | 来源:发表于2021-02-07 23:20 被阅读0次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意思是天地并没有给自己创造一颗仁爱万物的心,只是在自然状态下,让万物自由生长。在天地间万物与人类是平等的,人与万物一样自然生存,遵循自然规律从“有”到“无”, 不受天地的干涉与支配。自然规律是没有仁爱之心,偏爱之心,只是人从自我的私心考虑,认为天地也有偏爱和私心存在。

亦或是这个世界上原本并没有正邪善恶美丑得失之分。一切皆是自然而然的成住坏空。

就像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人如野兽般的互相残杀、吃人一样。

直到心智开化,人类聚居为族,才慢慢出现了“上下尊卑、伦理道德、礼仪廉耻”。

这些条条框框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成了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规矩道德也逐渐演变为规则。

顺应大道规律的仁爱圣人也就出现了,如果: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认为有道的圣人,心如天地,他们要办的事只要是理所当然,应该去做的,圣人便自然就去做,不是对世人存仁爱之心,才肯去做。如果圣人有了偏爱之心,有了一己私欲,则天下百姓真的就变成“刍狗”了。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犹如风箱般,在“动则生风,静则藏之”的一动一静中发展。从而进一步说明仁爱之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综上所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意思,就是天地无所偏爱,任由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无所偏爱,任由百姓自己发展。

“天地不仁”,是老子“无为”思想的引申,天地无为,对待万物,顺其自然,万物反而能够生生不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反之“多言数穷”,政令太多,不厌其烦,违背自然规律,带来事物的衰败和灭亡。与其这样“不如守中”地安静呆着,切莫越俎代庖,更不要牝鸡司晨般的多管闲事。

无戒学堂日更第38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lt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