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听过梭子鱼的故事:
梭子鱼非常喜欢吃鲭鱼,看见鲭鱼就会扑上去。曾经有人将这两种鱼放在同一个鱼缸,并且在鱼缸中间插一个透明的玻璃,每次梭子鱼看见鲭鱼就猛地冲上去,但每次都撞到玻璃上,撞得很疼。最后梭子鱼明白了,他也许永远不可能吃掉鲭鱼了。
后来人们悄悄地撤掉了玻璃,而梭子鱼以为那个玻璃还挡在中间,他也再没有尝试过越过中间的玻璃去吃鲭鱼,甘心放弃了这顿美餐。
很多人就像这样的梭子鱼,经历一次失败后便不再尝试,失败的经历带了的的负面情绪,就成了他们的坚固营垒。
难道梭子鱼没有捉鱼有本领么?并不是,它只是被无数次的挫折摧毁了自信,对自己不会捕鱼这件事深信不疑。
换成我们小孩子也是一样,生活中很不情愿就被父母的言语“隔住”,不敢有过多的尝试。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小时候很容易被父母骂没脑子、笨蛋、不是读书的料,不是干活的料;反正什么都不是,在他们眼里你就什么都做不好,就算做了也不会满意。
亲戚来家里做客了,根本不知道手脚该怎么放,感觉无所适从,一直害怕给父母丢人;吃放的时候除了放在自己面前的菜,从不敢站起来夹其他菜,除非有人夹给你,吃完之后你再想吃也不敢动了。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形,做父母的一定多注意了,你是否在做以下的行为来让你的孩子成为不敢冒险的梭子鱼?
1、随便给孩子下结论
偶尔出门时孩子穿鞋动作慢,就说孩子磨蹭;某次考试考得不好,不等于孩子就是笨;某次吃饭,孩子先动筷子也不等于就是没礼貌;
大人都经常犯错,何况是小孩子?因为孩子某一两次的失误而不断给孩子下结论,说孩子笨蛋、傻瓜等;让孩子内心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个啥也不懂的孩子,慢慢把自己给束缚了。
孩子啥也不懂,你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你说他们笨蛋,他们真以为自己会是笨蛋一个。
2、总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
很多人都经历过,别人家的孩子是非常优秀的,学习好,这也行,那也会;唯独自己在父母眼里成了啥都不是的孩子,父母这样比较,孩子内心一是反感,二是也会默认为自己真的不如别人好,从而更加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攀比会带来动力,但是掌握不好时,带来的往往是伤害的结果。
3、以骂代替教育
父母也知道孩子做的事不对,想要给孩子教育和记性;只是本意或许是好的,但给孩子的感觉却是成了父母嫌弃自己。
责骂代替不了教育,并非通过责骂孩子就能够立马知道自己错在哪,相反的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啥事都干不成。造成日后做什么都畏手畏脚,不敢去做,生活都小心翼翼的。
五福贝温馨提示:父母做个积极正能量的人,遇事多些多些耐心,尝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理解问题,这样时间长了,你就能更好地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而不是恶语和打骂相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