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最后一篇周记,是在极度疲惫的情况下写的。我想这也是我这一周最最重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我是真的忙碌吗?
正好看到一篇文章,主要的思想是问你是不是需要真的这么忙?以及你是不是真的这样忙。我认真的思考了一下。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一半肯定的,以目前的情况来说,我确实有非常非常多迫切需要完成的事情,而且有时间上的要求。但与此同时,是否真的要如此忙碌的状态才能够完成呢,这样忙碌的状态,又是否对我完成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呢?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只能确定一半。我是真的忙吗?从工作的角度来说,是的。每天从早晨到晚上,足足有十几个小时是在工作中度过的,时间的长度足够,也投入了足够多的精力,甚至于有一点精疲力尽的疲惫。可我为什么还是只能确定一半呢?
第一,时间的长度并不代表效率。相对迟缓的工作进度,因为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的,难以集中精力,缺少专注力。
第二,对工作中最重要的点的把握还是不够。缺乏一种核心的收获,让自己和自己直属的领导能够眼前一亮的东西,应该说是自己和团队。虽然很现实,但事实上就是如此,无论你投入多少的时间与精力,只要最终的成果不符合领导的心理预期,或者说是没有满足团队的需求,提供一定的价值,那么就等于是无效的努力。
我目前的事业还是依托于这一个团队来存在的,我不是孤军奋战,我需要获得认可,获得属于自己的成长。而不是傻乎乎的做又多又杂的工作。如何抓住重点,找到一两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我现在这个星期最应该做的事情。加油!
2.思考的最佳时机以及阶段目标。
这一周还是有收获的,以前的时候我总会给自己列很多的阶段目标以及长期的目标,可是现在越来越清楚一个事实,列的越多并不代表你能完成的越多,反而是当懂得了取舍,才有可能做到最需要做的事情。我也不再完美主义地认为,一定要找一个专门的时间拿出笔一项一项的为自己做分析,当然那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自我独处和反省的时光,可是如果是本来就处于一种奔波忙碌的状态中,难道就不給自己这样的时间了吗?
过于的追求完美,只会让自己停步不前。能够每天给自己留一个安静的时段,以及一个安静的空间,静静的思考,固然是好。可是如果能够在早晨上班的路上,于喧嚣的公交或者地铁上,也能让自己沉下心来去思考,不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吗?
于是在这一周,我用一些零碎的时间以及突发的念头,对2018年最后剩下的五十来天,我最需要做的事情,做了一个简单的列表。不多,三项。其实我更想精简一下,但由于一些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所以还是贪心的加到了三项。希望在12月31日的时候,我所写的周记中能有这三项反馈的内容。
3.虚拟偶像是一种愚弄吗?
喜爱虚拟偶像的人们是被愚弄了吗?并不是我所提出来的疑问,是我母亲那一辈的老年人,当然可能也还有很多并不了解虚拟偶像,以及对他们有一些其他认知的人。
昨天晚上看一场初音未来的现场演唱会视频,当知道台下一群欢呼雀跃的人是在期待与喜爱一位并不存在的歌手,她仅仅是一个虚拟存在的形象时,我的母亲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在他们的认知中,像喜欢现实中的明星一样喜欢一个并不存在的歌手,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我并不想从二次元或者亚文化的角度去谈这件事,也不想从喜欢虚拟偶像的群体去谈。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十分标签化的角度。我只想从单纯为什么会喜欢这样一个虚拟偶像来聊。
以初音未来为例。初音在诞生之初,其实只是一个音乐软件的拟人化。但当很多很多人用她的声音创作出数不尽的歌曲,她就仿佛是真实存在的一般。
第一,她也许没有自己的灵魂,但却寄托了创作人的灵魂。
第二,她也许并不存在,但也永远都在,并且永远都如同你初识她一样,表里如一以及美好依旧。
第三,她的歌声可以视为一种乐器,是一种创作的手法。
第四,她会为你而歌唱,代你唱出心中的歌声。
她是寄托了无数人喜爱的“人造产物”。喜爱她的人们参与和影响了她的出生以及成长。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这种不存在的虚幻感,才会让她更具有魅力。
我相信在十年20年甚至更遥远的未来,都依然会有她的存在。也许这种虚拟偶像会和现在的人工智能相结合,产生一种更能具备真实感和虚幻感的新型偶像,而且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
本周重点:
第一,完成至少一篇公号文。
第二,赶上工作进度。
第三,睡至少五个好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