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4.12.学习伤寒太阳篇:咳嗽的基本脉法及五输穴

2020.4.12.学习伤寒太阳篇:咳嗽的基本脉法及五输穴

作者: 心倚 | 来源:发表于2020-04-12 23:02 被阅读0次

一、肺、心、肝、脾、肾五种咳嗽基本的脉象:

五脏六腑的气都可以通到肺,哪一个脏有问题,气血为了帮助它好起来,就会往那个脏去,那么脉象就会呈现出那个脏的调性。源自于五脏的咳嗽邪气上逆,脉象分别是:

肺脏的咳嗽,脉是短而涩;

心脏的咳嗽,脉是大而散;

肝脏的咳嗽,脉是弦而涩;

脾脏的咳嗽,脉是软而涩;

肾脏的咳嗽,脉是沉而软。

二、五脏的调性和四季的脉象:

其实是同一个状态,比如冬天气血的流动比较少,脉管也缩得比较窄,到了春天,开始有比较多的气血流过,脉管还没有完全跟得上气血扩张的速度,脉就会比较弦,像琴弦一样,细且绷得比较紧;夏天气血的流量最大,脉管也会扩张到最宽,脉就比较洪大。平日要多把自己的脉,了解自己的脉一年四季的变化。四季与五脏的脉,和《伤寒论》六经病的脉是不完全一样的。

三、五行的调性跟五脏的关系:

春气通着人的肝脏,春天的弦脉就是一个肝脉的基本的调子;

夏天通着心脏,脉比较洪大;

长夏是每个季节的交替,季节交界的地方的脉象,属土,没有什么特征的脉,钝钝的,这就是脾脏的脉;

秋天,气血开始下降,可脉管却还没有立刻缩起来,脉虽然是浮在上面,可是底下按起来空空的,秋天的脉跟肺脏的脉都是浮脉;

冬天气血收起来,脉管也缩起来了,沉在底下,那就是肾脏的脉,也就是冬天的脉。

四、伤寒的脉法:

用寸关尺左右手六部诊断上焦、中焦、下焦。如果肺脏有病,脉比较偏短而涩:

受风邪,有点感冒,脉比较浮。

受寒邪,脉会比较紧;

受热邪,脉会跳得比较快,是数脉;

受燥邪、湿邪,是急脉和濡脉(软脉);如果身体里面太干,脉就好像有一种阻抗感:太湿,脉是软绵绵的。

肺脏受风邪就是浮而涩,受寒邪是短紧而涩。

五、诊病的思路:先抓主证,知道大概是那一个脏的问题,再去细分受的是什么邪。

肺脏的咳,“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咳的时候呼吸好像有摩擦声,更严重的是痰带血丝,就可以确定咳嗽的病根在肺;

心脏的咳嗽,“心痛,喉中介介如梗”,咳的时候,觉得有一根什么东西插到喉管,更严重的是喉咙肿、烂,主要是心火旺,烧上来导致发炎。

肝脏的咳嗽,胁下会痛,更严重的不可以转身,否则腋下都会觉得有点闷,如果两边的胁肋部位都觉得有痛,一般会把它归类到肝脏。如果胁肋痛是单边就要分了,人的气血是左升右降,单边胁肋痛,左边胁肋痛是肝胆之气不舒畅,右边胁肋痛是脾肺之气不能下降,治法不一样。脾脏咳嗽,咳的时候“右肋下痛,隐隐引背”,右边肋骨下面,大概在章门穴这一带,咳的时候扯到连背都有点痛,更严重的不能动,动了会咳的更厉害;

肾脏的咳嗽,就是“其状则肩背相引而痛”,当一个人肾脏不好的时候,整个背部的太阳经都不会好,从肩膀到背部有僵硬感,更严重就是咳出很多类似口水的东西。

六、如果五脏的咳嗽一直不好,就会流到六腑。

肺脏的咳嗽传到大肠,咳的时候会大便失禁;

心脏的咳嗽传到小肠,“气与咳俱失”,咳一下就会放一声屁;

肝脏咳传到胆,咳的时候有可能会呕胆汁出来;

脾脏传到胃,咳的时候想吐。

肾脏传到膀胱,咳嗽的时候容易尿失禁;

咳久了有时会移到三焦腑,通常是咳的时候会觉得肚子胀,不想吃饭。

这里是讲杂病,不是感冒的咳嗽。平常出现比较多的杂病咳嗽是肾脏咳,咳的时候忍不住会漏点尿出来。五脏受伤比较常见的是伤在肾。其次,伤在肝,咳的时候会肋骨痛。肾脏咳嗽比较有效的方子是真武汤加生脉散。

七、五输穴。咳嗽如果是脏病就治俞,腑病就治合,有浮肿就治经,就牵涉到针灸的五输穴的问题了。针灸里的五输穴,就在“手不过肘,脚不过膝”比较末梢的这一段里挑出一些穴道,分成五种穴道,称之为五输穴。最靠末梢的叫井穴,依次是荥穴、俞穴、经穴、合穴。

八、正经十二脉。要了解五输穴先了解十二经络的运行。

(一)正经十二脉都有各自循行的时间,运行在经络里面的气是营气,营气在经络里面运行有时间表,比如清晨三点到五点运行在手太阴肺经,从云门穴开始,花两个小时走到手的大拇指的少商穴,然后跳到手的食指的商阳穴去走手阳明大肠经,每一条经走两个钟头,一天十二个时辰,走十二条经,这是营气的运行。

(二)营气运行的通则:所有阴经的营气都是从脚往上走,所有的阳经的营气都是从手往下面走的。

(三)十二正经络中的营气也可以形成一种诊断学。比如半夜三点钟(运行在肺经的时间)忽然醒过来,可能病就在肺。下午五点到七点之间特别累,代表肾经比较弱。

(四)十二正经营气的走法和用药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关系。如吃补肾药,下午五点到七点之间吃特别有效。

(五)阴经的脉气: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古人把经气在人体四肢运行的过程比作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将“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顺序从四肢像肘膝方向排列,“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的泉水微流:“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比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气充盛合于脏腑。这个地方井的调性属于木,因为春天属木,春天水量就变旺盛了;之后变成夏天的状态,变成火;从夏天到秋天之间,有一个能量从最热到降下来转化的持平阶段,属土,就是长夏之气;接下来脉气像秋天一样开始掉落,秋天属金;最后一个穴道,冬天属水,从这个穴道就收进去了,这是一个相生的顺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是阴经上面的脉气的状况。

(六)阳经的脉气:在阳经上面,脉气的走法是一开始就先往底下钻,然后慢慢再钻出水面。一开始就属于秋天,气往下收;然后降到底下,属于冬天的气;到了最底下,开始重新回升,就像春天一样开始从死亡到有生命;再旺盛起来,变成夏天的气,最后到地表,回到土。阳经上还多一个穴,比五输穴多一个原穴,就是三焦(狭义三焦就等于淋巴,广义的三焦是身体最表面的这一层的能量网),三焦是命门所显现出来的另外一个面貌。

九、五脏的补泻依循的原则。

(一)泻母穴。能够以五行相生而补到它的穴。如肺脏属金,土生金,需要补肺就要找一个属土的穴道下针,肺经上面的母穴是太渊,要补肺气,灸太渊,就能够补肺。

(二)本穴。补强穴道本身的穴,如属于金的这个位置的穴是经渠,经渠就是本穴。

(三)子穴。如果肺太热,正在发炎,要泻肺,就要找它的儿子的穴,就是金生水的这个水。五输穴的子穴是尺泽。平常处理咳嗽,如果气管支气管有发炎,发痒,肺脉有一点浮的尖尖的,灸尺泽穴,可以把肺的炎消掉,因为它是子穴,所以能够泻肺。像麻杏甘石汤证,肺太燥热,灸尺泽。

(四)在阴经上的五输穴是木水土金水,阳经上是金水木火土这样的顺序。

(五)足阳明胃经,脾胃属土,如果胃火太旺,需要泻胃的热,土生金,就灸厉兑。如果胃很虚,要补胃,火生土,胃的经穴是解溪。但是平常要补胃,用本穴--足三里就很好,灸胃的募穴中脘也可以。咳嗽的气上逆,要把气导下去,灸足三里,咳嗽就好转。

相关文章

  • 2020.4.12.学习伤寒太阳篇:咳嗽的基本脉法及五输穴

    一、肺、心、肝、脾、肾五种咳嗽基本的脉象: 五脏六腑的气都可以通到肺,哪一个脏有问题,气血为了帮助它好起来,就会往...

  • 【伤寒论笔记】第17篇_太阳伤寒兼水气病

    【伤寒日记】第16篇_太阳伤寒兼水气病 中医二羊原创 伤寒论学习(2016-3-16) 基本算是很基础的学习了,傻...

  • 📖伤寒论条文398条(全)|学习笔记📖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1~30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30~127条) 伤寒论条文抄录|学习笔记

  • 《伤寒论》398条原文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悪寒。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悪风,脉缓...

  • 癌症会现这个脉象

    今晚喝好了。献上日更。 选自《伤寒论》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4讲

    【6.4】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此为传也。 【6.5】 伤寒二三日,阳...

  • 【伤寒笔记】第15篇_麻黄汤和太阳小结

    【伤寒笔记】第14篇_麻黄汤和太阳小结 中医二羊原创 伤寒论学习(2016-3-14) 坚持每天学伤寒原文,熟读,...

  • 治疗瘟疫一经方:大青龙汤

    根据《伤寒论》记载: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

  • 伤寒论辨脉法

    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 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

  • 麻黄

    伤寒方论(一) 李论 太阳证,脉浮紧无汗,名伤寒,宜麻黄汤。脉浮缓自汗,名伤风,宜桂枝汤。 阳明证,不恶风寒,自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4.12.学习伤寒太阳篇:咳嗽的基本脉法及五输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gi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