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y、网络丨图源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这样的:
经常会对身边的人讲道理,来让对方接受你的想法;
看到别人做错了事情就会忍不住批评对方?
你希望用自己的经验指点别人,让别人做得更好,但却发现别人根本不听你的,有时候还远离你,不想和你走近?
你会有这样的行为模式,可能是源于你正处于一种父母自我状态的情绪状态中。
父母自我状态,顾名思义,就是说通过模仿自己的父母,或其他有威信的教养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而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模式。
但是试想一下,在你小时候,当你父母对你唠叨说教时,你会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并听从他们的建议吗?
同样的,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你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言行,影响与别人的关系,甚至伤害他人。
那么该如何调整自己呢?下面我给你几点建议。
01掌控自己的情绪,而非掌控别人。
在父母自我状态下,你会像父母一样带着批判教训的态度来审视外界,不由自主地对身边的人和事物进行挑剔,试图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愿做事。
在这种状态下,你很容易对周围人造成无意见的冒犯与伤害。
这时你就需要及时察觉自己的状态,告诉自己:
我正处在父母状态中,我想要控制别人的行为,但我应该掌控的是自己的情绪。
比如你和伴侣因为某个问题产生了分歧,你越是指责他不对,想要说服他,两个人之间的气氛会越僵。
如果你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从父母自我状态中跳出来,再去和伴侣沟通,告诉对方,你只是不赞同他的观点,而不是他这个人,就能避免自己无意说出一些伤人的话,也能让你们的矛盾更好解决。
02换位思考,用包容的态度接纳别人。
平时在生活或工作中,一旦你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中,就容易用高标准的要求和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别人,别人和你相处时,总要小心翼翼,受你压制,这样的相处氛围,怎么会让人喜欢呢?所以多换位思考,用接纳、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
你无法轻易地改变别人的行为举止,却可以调整自己的观念看法,虽然别人的举止有不符合自己期待的地方,但你不必勉强对方朝着你的价值取向靠近。要学会接纳,接纳别人与你的差异性。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与周围人关系不断升温,而且你会发现,自己不那么容易生气、失望了,你的情绪会变得稳定很多。
03看到自我状态的优势,并充分利用。
虽然上面两点都在介绍,在父母自我状态下你应该警惕关注什么方面,但不能完全否定这种情绪状态。
因为在模仿父母的过程中,你可能也习得了父母的一些良好品质。
比如体贴、温暖、有同理心、坚韧等等。
这些品质就是你处在父母自我状态下的一种优势,利用好这些优势甚至可以拉近你与身边人的距离。
比如在工作中,作为团队领导,关心下属、体谅成员,会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集体荣誉感;
在生活中作为伴侣,能够觉察爱人情绪,给予关怀,可以增进夫妻间的亲密度等等。
所以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如果能够发挥父母自我状态中的优势,就能对自我和他人产生良好的效果,让自己与他人更加融洽合作,和谐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