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号 DO派
最近被邀请回答了很多关于“迷茫”的问题,我想有必要梳理一下,也算是给自己一个警示。
问题类似于
“到了25岁,还是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很迷茫应该怎么办?”
“研究生是不是最迷茫的阶段?”
“应该怎样规划,才能避免出现迷茫期?”
……
聊这个话题的前提是,你不能是“积极废人”,或者,你已经下定决定不要当“积极废人”。(如何治疗积极废人请参考上一篇文章“确认过眼神,你就是积极废人”)
迷茫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迷茫是一种人生“卡住”了的状态(Chubb, 2016)。不确定是否存在一个结果,甚至不确定自己是否想要一个结果。当人们对不确定感到焦虑时,往往会随便做出一个动作,想要尽快得到确定的答案——哪怕它是负面的。而迷茫不同,它通常更多地指向“静止”,人们并不会因为迷茫的感受,就做出实质的行动去改变现状,而只是停滞在手足无措的迷茫状态之中。
什么时候会迷茫?
发展心理学家Jean Piaget在谈到认知的发展过程时指出,人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是“同化”(accommodate)。它指的是,当一些新的体验或是不熟悉的事物出现时,人们需要去调整既有的认知框架,从而让新的信息可以被我们接纳和理解。之后,这些新的信息,就被同化成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认知框架的一部分。
所以,接受新的信息,就意味着原有的认知框架会被打破,这也就必然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不适感。因此我们可以说,学习是一个注定痛苦的过程,所有打着无痛学习旗号的产品都一定是骗人的。当旧的认知框架被打破,新的认知又没有建立起来时,人们就会感到迷茫。
比如,离开了学校,却还不知道职场是什么样的;
比如,习惯了上级安排任务,突然接到一个需要独立完成而又没有任何方案的项目;
比如,谈了五年的恋爱,男朋友提出来下周去领证而你却没有做好准备;
迷茫通常就是在这样人生的转折口上出现(Berger, 2008)。
怎样渡过迷茫期?
首先要知道,迷茫是生活中最正常的一种形态。
就好像吃多了肚子会胀,走路走久了腿会酸一样,没有了目标,就会迷茫。
“如果一个人目标太多,他就会焦虑;但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目标,那么他就会迷茫”
我们并非生来就是功利有目标的人,目标这个东西,是自己一点一点攒出来的。
是建立在你之前所有的经验和见识之上的,如果你的人生阅历非常的浅薄,那迷茫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战胜迷茫的法宝
1.享受从零开始的过程
你的无经验是一笔财富,会让你用最本能、最不受局限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每当着手新事物时,你要么让这种无经验将你领上他人走过的道路,要么就让它帮你开拓属于自己的道路,就算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不要浪费你的无知。你应该走出去,做一些你的老师和父母不会去做、也从未想过要做的事。
有的人三十五岁结婚,有人二十岁生孩子,有人六十岁还参加高考,有人十五岁就上大学。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是不一样的,跟别人不一样没关系,战胜你自己,超越你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为之付出努力和坚持,你一定会有收获。
2.让自己忙起来
学习、运动、跟朋友聊天,都可以。
你必须做出一点点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会让你不舒服甚至有些痛苦的。
但是你只有找到一个拓宽你认知的方式,才可能走出迷茫的困境。
3.学会记录和复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你对某个事情有感悟,或者突然有灵感的时候,马上记录下来,不要管它是否有意义。
“你的直觉与意识不同。它们通常一起出现,但仍有区分:你的意识会说,‘这是你应该做的’,而你的直觉则会提醒,‘这是你能做的’。你要听从直觉,做自己能做的,而那就是最能定义你自身角色的东西。”
现在的记录APP有很多,随便找一个都可以。
没事的时候,看看之前写的东西,如果有更进一步的想法,那就再把原文丰富一下。
4.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当你们从大学毕业并开展事业时,要寻找机会、寻找成长、寻找影响力、寻找前景。调整岗位、降级、升级、离职都没关系。要培养自己的技能,而不是去完善一份简历。从自己的能力出发来评估一份工作,而不是关心别人给你的岗位等级。做一份真正的工作。接受绩效要求,成为团体的一部分,做一份运营工作。不要计划太多,也别期望迅速升职。如果像你们这么大时就规划好人生的职业,我会错过现在的事业的。”
-Facebook 的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5.执行执行执行
理想和成功之间差的就是行动。
你首先需要确认,是否真的做好了改变自己的准备?
你可能在脑海里浮现了一百遍你升职加薪功成名就的摸样,但还是天天好吃懒做葛优躺。
有任何想法,请立刻行动。
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可以承载你任何梦想和才华。
但是,你必须行动起来。
去吧,皮卡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