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三是片区公开教研,一下午听了三节课,最后一节课要对这三节课进行点评。听到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对听力教学中的听前环节有了更深的理解。听前的铺垫,学习新单词和新句型这两部分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实际课上操作起来,需要做好,课前得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由于学情不一样,班上的学生都是普通的学生,基础弱的多,课前的预习也很重要。
我们想要学生能够输出,那就要充分输入,这里的输入,指的是我们需要没有痕迹的把单词和句型呈现出来,而不是我们直接强硬教,这样就真的是在满堂灌。词汇的学习需要结合语境,要创设和这个话题相关的语境,在这个语境下自然而然的融入语言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那么课前老师准备课件就要非常充分才能保证课堂效果。
发现自己的一个问题所在就是,也是继上个学期公开课后的后知后觉的感受到的。虽然当时组长给我提出来了,但是当时没有很深的感触。
要减少教的痕迹,而是要一步步引出来。我之前那节课,我说的比较多,学生说的比较少。这位公开课的老师,也是。似乎她一直控制着学生在这个既定的范围内,希望他们不要出去。而且老师一直在讲,总是在走动。这点是其他老师在课后的单独的评价,后来我想了想整个过程,真的是这样。也映射到了我身上,需要改。
听前的步骤
那节课,老师在教授有关的方位的短语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动图和文字相结合,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短语和单词的意思。在学习理解的层次上,做足了工作。
紧接着在输出环节,借助刚才的输入,直接看图,借助图片来辅助,一小段一小段路程来呈现,老师带着学生复述,有80%的同学在课上能够完成。需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就已经非常棒了,基础知识上基本上都掌握了。
从这里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每节课列的4至5或更多的目标,真的有达成吗?我们自己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在听桂婷婷老师的一节课的时候,Chinese Festival 其中讲到了一半,老师回过带着同学再次看学校目标,一个个在逐步达成。以目标为始,以目标推动教学活动
而我反思了一个问题,一方面我们没有那么仔细的去备课,这个确实需要很多的时间精力,那节课呈现出来的,是一节课公开课的样子,公开课的准备花的时间,是平时备课的好几倍。常规课很难节节课精彩,毕竟也有教学任务和成绩的压力在,学校只看成绩,有时候顾不了那么多,只能应试教育。
不过,在这周的听说课备课中,我很认真的在执行这一点,把听前的环节每一步都有梳理,衔接到位,这样环节和环节之间就很自然。这周备的是第八单元第二话题的两篇听说课,和旅行相关,也比较感兴趣,充分去琢磨了怎么上,搜集资料等。
尽量让听前的活动做的充足且有意义。让他们在课上掌握住单词的背诵和主要的句式,这样下课的任务就会轻松一些。具体的还是要看到时候上的时候学生的反应,预设是预设,实际是实际,我们得要做好调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