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365天】
D209-20160831 | 小树苗19M+
今天带小树苗出去玩了,没有特别的读书,也就没有特别的读书经验分享……但是我今天遇到了一个好东西,分享给大家。
哈,先卖卖关子,兜兜圈子:你知道的,这段日子,我在亲子共读中加入了一个“唐诗时间”,每天一首,给孩子磨磨古典耳朵。是这样的,除了绘本,我们的语言启蒙还包括童谣童诗,古文古诗,当然啦,轻松有趣的“童”字头为主,相对有难度的“古”字头为辅。对于古文古诗,我们成人觉得艰涩难懂,但对于孩子强大的记忆来说,未必如此。早早的接触,它会成为孩子语言系统中一个很自然的存在,即使不要求会背,也会有浓浓的亲切感,以后学起来也不费劲。如果等到四五岁甚至更大些再初次接触,孩子更习惯了简单的东西,对这些很可能就会有很大的排斥。粲然的《骑鲸之旅》也提到过,米尼22个月时就会背《逃家小兔》《亲爱的小鱼》等等之类简单优美的儿童诗,而结果,他一听妈妈念一些稍微难一点的诗,就会很排斥,粲然认为读这些书,还不如拍手一起念《心经》和各种唐诗呢。
我在为小树苗读唐诗的时候,为了让他更爱接受,开始就用了拍手打节奏的方法,像童谣一样,轻快活泼地读出来,状态好的时候,他听得很嗨,跟着节奏蹦(还蹦不起来),还兴奋地翻跟头(也翻不过去),听一两遍就能跟着我把每句的后三个字蹦出来。但是这种方式虽然喜人,却忽视掉了诗中的情感,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我就这么玩过,是不是觉得有点怪?
我少年时有过诗歌朗诵的底子,各种感情也能比较好的把握(脸红吧树妈),所以有时候也会给孩子抑扬顿挫朗诵唐诗,自己也顺带再次品味,许多被我们熟悉得没有味道的唐诗,就是这么再次活起来的。但有了感情吧,趣味又有所折扣……总是缺点什么,纠结啊!哦,对,那就唱吧!
新学堂歌我买了套《新学堂歌》,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的新作,给古诗谱上曲,唱出来,给古诗配上图,画出来,很赞的一套诗集。可是,我听了几日,感觉虽然很美,但不太好学唱,适合欣赏,而我最迫切的就是想自己唱给孩子听。可能因为我是一个没有音乐基础的初听者吧,如果听多了,应该会好起来。
今天因缘际会,知道了“婷婷唱古文”这个好栏目。婷婷也有一个一岁的宝宝,从她开始为自己的宝宝唱古文古诗到现在,短短时间,已经受到了很多家庭的关注,因为,她唱得实在太好了!每一首都清丽脱俗,悠扬动听,不单唱出了诗的感情,还唱出了意境,重要的是——很好学唱哎!(大大滴鼓掌)
怎么找到?再分享一个很赞的app“牛听听”,里面有大量优秀的中文英文音频,音质也好,其中在“国学经典”频道里就能找到“婷婷唱古文”。
牛听听APP还可以关注公众号“婷婷唱古文”,那是婷婷的根据地,里面有更多内容值得了解!在那里也能找到可以聆听的方式,如下图(是不是看着就很有古典范儿):
有些人说了,干嘛要给孩子灌输这些东西呢,童年啥也不用学开心玩就行了,学早学多了脑子就坏了,blablabl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观和教育选择,你可以选择做自己,OK!但树妈建议,最好是在了解足够多的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而不是接触到某一个理论,觉得挺好,对其他的就一概批判排斥。实际上,每种理论的土壤里都有值得吸收的养分,兼容并收,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性情的方式,才是更好(见分享《妈妈更要勇敢做出自己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