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西楼,千城寒水兑作烫喉烈酒;年岁枯朽,纵横沟壑描摹粉黛春秋。褪去了昔日的繁华色彩,已然寻不见故城的簪粉模样,唯见得折铁未销、黄土如故、朱墙斗拱、情丝缠缚……
火淬真金,蜡铸青铜。字句雕琢的一笔一划,碰撞在战火缭绕的干戈声里;用心打磨的远古图腾,烙印在不迁之庙的黄钟乐中。历史也将透过金色的面具,将觥斛碰撞、剑影交织的场景,记录在遥远如鸿门,盛大似烧尾的诗卷里。
掬一捧在湿漉的光阴里,记载了漫长回忆的黄土,依托高速的旋转,终是甩去了匠人最后的指纹。可那份心和炉火的炽热,却穿透星辰瀚宇,蛰伏在寻常百姓的橱窗。那看似平凡和脆弱的瓶瓶罐罐,却能容下冰心一片、花香满园。
不论是滕王阁的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亦或项脊轩的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都曾有过一段粉墨流芳的过往。那些巍然依旧黛瓦朱墙,总有捱不过时间而陨落的瞬间。而对光影、对称、榫卯的运用智慧,却在当今的万丈高楼、幻境琳琅熠熠生辉。
水袖遮面,绫罗飘起,凌波微步,足步生尘。一丝一帛,终将穿过针眼,构造简单和繁杂的不同世界。或有人锦衣绣袄,或有人泪滴青衫,而遥远桑梓寄来的寒衣,却总能温暖把内心冰封的生命。落定的尘埃,和着泪水,滋润来年的棉花一朵、桑叶一枚。
无论是不可摧折的金属、难以驾驭的陶泥,还是身经风雨、历数寒凉、迄今已然不复得现的百里阿房、金缕玉衣。匠人的智慧终究是保存了下来,它们形成各种领域的文化,将这份厚重的国民回忆传递给遥远可期的未来。精雕细琢或许不难,而只有加上日复一日的坚守,方能称作琳琅匠心。
网友评论